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部分

飲鴆自殺了。

司空馬和門客把他安葬在雒陽的北芒山。

安葬完畢,司空馬攜帶呂不韋惟一的兒子秦鍾潛逃了。府中其餘的人被勒令遷徙巴蜀,門客被逐出雒陽,凡是秦國人一律貶遷房陵(今湖北房縣),外籍客人驅逐出境。

呂不韋一案終於圓滿地劃了一個句號,秦王政的一塊心病去掉了。

第十章 爾虞我詐

嬴政知道締造霸業離不開人中才俊的輔佐,他知人善任,求賢若渴。為了籠絡住尉繚給自己賣力,不惜以婉兒為誘餌;他為了得到韓非,不惜發兵十萬,索求賢才……李斯看秦王越來越寵信自己的同窗韓非,自然是妒火中燒……一個殘忍的陰謀開始了……

韓國都邑新鄭(今河南新鄭)。

李斯帶著一支長長的車隊,浩浩蕩蕩駛入城內。

進城的剎那間李斯改變了出使韓國的目的。秦王讓他來韓誠聘韓非,李斯一想到韓非的才華和秦王要見韓非的急切心情,就有一種如鯁在喉的感覺,他可以不請韓非,只要能做成另一件事,秦王政不僅不會怪罪,反而更加重用他。

李斯想起《孫子兵法》之言“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不戰而屈人之兵”,他決定大膽試一試,以秦王名義請韓王安入秦,然後把韓王安扣押秦國,用韓王安為籌碼與韓國執政大臣進行談判,這樣,秦國就可以不動一兵一卒得到韓國的土地,他李斯也算在秦國的統一大業上立下一大奇功。李斯在使館裡把拜帖備好,正式選擇吉日入朝呈遞韓王。韓王安對秦國使臣從來不敢怠慢,用盛大的禮儀在朝堂上接見了李斯,當他得知李斯的來意後嚇出一身冷汗。秦國向來不守信譽,時常以扣押人質要挾他國,楚懷王因此受騙客死秦國,其他各國多少都有類似上當受騙的經歷,所以李斯又想重複張儀的伎倆,韓王安一眼識破,但他又不便當面回絕李斯,給自己帶來麻煩,便客氣地說道:“寡人也早有出使秦國之意,向秦王學習治國之才,但出使是件大事,需要安排執政大臣及車馬禮儀等事,待寡人與眾大臣商定後再答覆李進尉。”

李斯見韓王安答應得很順利,十分高興地回到館舍等待訊息。可是一等再等,一晃十多天過去了仍不見韓王的答覆,李斯有些急了,幾次奏報要見韓王都被回絕了。李斯估計韓王是故意避而不見作推託,讓李斯知難而回。

李斯知道空手而回無法向秦王政交待,更顯示出自己無能。一面待在韓國不走,一面派人星夜奔回咸陽呈報秦王政,說韓王安執意挽留韓非不放,必須派大軍進逼強迫韓王屈服。

嬴政接到奏報後果然大怒,派內史騰率大軍攻韓,進逼新鄭,揚言兵索韓非。

這時,李斯才向韓王安提出秦王政聞聽韓非有才聘為上卿的意思。韓王安接到奏報秦國派兵攻打的原因只是為了索取一人,十分困惑地詢問左右大臣:“韓非究竟是何人?他有什麼超群的才華名播秦國,值得秦王發兵索拿,寡人怎麼不知道此人?你們也從來沒有向寡人舉薦過此人!”

眾大臣面面相覷,老臣堂溪公出班說道:“韓非是大王的宗室之人,擅長刑名法術,學識淵博,曾是大儒荀況之徒,由於生來口吃,不善於言辭,但長於著述,他學成歸來時曾多次上書先王要求立法術,設度教,變體制,富國強兵,均沒有被先王採納,後來退居書齋,閉門著書,近況老臣也不詳。”韓王安不再說什麼,人家有才自己老子不用,倒是國內栽花國外香,你不用有人用。

韓王立即命人詔見韓非。

韓非,這個王室之家破落的貴族子弟,正在家中寫著他的治世之學,忽然聽說韓王詔見,以為韓王安要用他變法新政了,欣喜若狂,把一摞竹簡掀翻在地,向夫人吆喝道:“采薇,幫我更衣,我要去見大王。”

“孩子都這麼大了,你還喊我的乳名?”采薇一邊給韓非換衣衫一邊責怪道。

“我、我——下不為例。”

“別激動了,到朝堂上再說不出話,又會被趕出來,還有,瞧你的臉髒,先洗一洗再去吧。”

“來不及了,回家後再洗,大王讓我上朝是聽我講法術刑名,又不是選美。”

韓非再一次走進高大的朝堂,他已經第四次走進這裡,前三次都被趕了出來,他希望這次不再重複往日的經歷。

他第一次入朝進諫時,勸韓桓惠王倡導修法度,執政勢,富國強兵,結果話還沒說完就被趕了出來。第二次進諫時,他提出求人任賢,對外抗強秦對內除權奸,由於他一時緊張又犯了口吃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