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在他們看來,齊魯已亡國,唯有這一塊聖地留下,必須要嬴政頂禮膜拜。
咸陽博士與齊魯儒生各自引經據典,爭論了半天,也分不出高低來。魯生代表齊魯儒生堅持說:“泰山乃天下聖山,只有在其巔峰,人才能親近上天。為表示對上天的虔敬,不論任何人都要一步步走上山頂,否則,他就不能接近上天,聽不到上天的訓諭。甚至會因為失禮而引起上天憤怒,祈福不成反而招來災難。”咸陽博士則反駁說:“古籍經典對各種祭祀活動的儀式都有具體的規定,惟獨不見對如何泰山封禪之禮的規定。可見,所謂步行上山乃是儒生們的捏造。始皇帝完全沒有理由遵守。”
始皇伸展一下疲勞的腰身,已感覺到腹中飢餓。他最初召集儒生們的意思,一是討論封禪祭祀河川的儀式、二是聽取齊魯之地的風土民情,調查統一之後,黔首們對朝廷政策的反應。沒想到,這些儒生對封禪儀式一無所知,反而對於皇帝如何上山的問題爭論了整整半天。看來,指望他們什麼也做不了。於是,他制止住雙方的辯論,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泰山雖是聖山,但是,朕為天子,即為上天之子。而不是上天的奴隸。兒子拜謁父親,完全可以驅車馬直至堂前,再步行上堂,行跪拜之禮。所以,朕決定,修馳道直至山頂,再築臺階至設壇處。朕步行上臺階,就表示對上天的尊敬。”
皇帝說話了,兩下誰也不敢再有非議。但魯生卻又說道:“如果陛下由馳道驅車而上。臣以為,所有的車軲轆都要用乾草包裹,以免輾傷山上的草木花石。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哪怕是微乎其微的東西,它們的生命也在上天的關懷之中。”
始皇面聽,心中惱怒。從一開始,他就感覺到這些儒生不肯與自己合作,故意出難題。這麼大的車隊,怎麼把車輪全裹上?又怎能做到不傷草木花石?這幫儒生著實可恨,以他嬴政平日的性情,早該把他們除掉。可是,這時不行,他是來泰山行封禪之禮的,不能讓上天見血光。他強壓怒火,冷笑道:“迂儒之談!大行不拘細謹,就是上天也不會這麼苛求他的兒子。你們不是怕上天降下災難麼,就不必隨朕上山了,封禪儀式由博士們做司儀。這裡沒有你們可做的事,請各回本地吧!”十二名齊魯儒生不敢再言語,一個個垂頭喪氣地退出,內心卻燃燒著仇恨的怒火。
始皇遂傳詔地方,徵集民夫,限期二十天將從泰山腳下通往山上的馳道修築好,以保證他如期上山,行封禪之禮。
地方官不敢怠慢,立即徵用大量民工,不分晝夜地修建馳道。原來的棧道被拓寬了,能通行車輛,而且兩旁樹起了柵欄,以保證始皇車駕的安全。在山地修馳道,工程量大,困難可想而知,地方官員吃住在工地,督促施工,終於在二十天內,修建完從山腳至山巔的馳道。
始皇的車駕已從鄒嶧山移至泰山腳下。而且提前十天齋戒沐浴。六月初五,即行封禪之禮的前一天,秦始皇和李斯、六名博士、六百近侍郎中開始驅車上山。六千名虎賁軍和六萬精銳秦兵則把泰山團團圍住,不準任何人靠近一步。
始皇的車駕沿著馳道盤旋而上,走得很慢,有時還要停下。固然因為山路陡峭,馬拉得吃力。但是另一個原因是始皇邊走邊觀賞山上的風景。行封禪之禮是在明天——六月初六,今日還要在山上過一夜,他不必那麼急著上山。
他是第一次臨幸泰山,卻被泰山的風景迷戀住了,泰山沒有山有山的險峻,卻有著自己的巍峨。山坡、峰石雖然陡峭,卻是努力可攀。所以修建馳道雖然困難,卻是可行。如果是山有山,根本無法實現。
終於到了山上,即是馳道的終點。再往上便是泰山最高峰——玉皇頂。在那裡已築起長寬各十二丈,高三尺的祭壇。明天吉時,始皇將由石階徒步登上山頂的祭壇,接受上天的訓喻。山上修建了臨時的行宮。李斯與郎中們陪著始皇在這裡渡過了一夜。按照博士們的交待,從現在開始,始皇開始禁食,只能喝點清水。經過一天遊玩,他覺得有點餓,但頭腦感到很清醒。第二天,六月初六。一輪紅日從群峰中噴薄而出,萬道霞光給巍峨挺拔的玉皇頂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顯然今天是個好天氣。吉時到了,始皇與六名博士一步步登上石階到達山頂。李斯與眾郎中則留在原地等候。
六名博士在祭壇上擺上醬色的酒和切好的熟魚等祭品。上山之前,始皇就作出決定,封禪典禮的儀式,採用秦國在雍都祭祀上天時的禮儀。
始皇虔誠地跪在祭壇前,行完祭祀之禮,六位博士便離去,把他一個留在祭壇前,他要在這裡跪上一天一夜,行祈禱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