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部分

是驚世之作。他開啟細看,果不其然,但見奏曰:五帝不相互重複,三代不相互因襲,各自都把天下治理得很好,而不是很差,這是因時代和形勢發生變化的緣故。今陛下立大業,建萬世之功,當然不是那些迂庸的儒生所能理解的。況且,淳于越所說的夏商周三代的事,有什麼值得效法的?當年,諸侯並上,相互爭雄,所以才用重金根致遊學的人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今日,天下已經平安,法令出於一流,百姓當家,則致力於農工本業,士人則習學律法。今儒生不學習當今,而效法遠古,用來非難現實,鼓惑百姓。臣李斯冒死上言:古時天下分散混亂,未能統一,所以諸侯並起,在輿論上都是稱道往古而非難當今,粉飾空言而擾亂實際,而人們又往往以為他們和下所學的這些理論為聖賢之論,並以此來非難聖上所建樹的宏圖大業。今陛下已兼有天下,判別是非而尊立一帝;而那些稟錄私學的人,卻相互勾結來非難以法為教的制度,聞知有法令頒行,便用他們那套和學來妄加評論。入室則內心不滿、出家則街頭巷議,以非難主上為名望,以標新立異為高明,煽動門徒群起造謠誹謗。這種狀況如不加以制止,對上則陳低主上的權勢,不則使這些人形成覺羽。必須嚴加禁止,以利於國。臣李斯請求:一、史宦所收藏的歷代史書,除秦國的史書《秦記》外,其他一律焚燒;二、除博士官因職務上的關係外,天下其他人有收藏《詩》、《書》以及諸子百家著作的,一律要送交所在郡將、郡尉處焚燒;三、有敢於相互談論《詩》、《書》的,處以棄市(鬧市處死)的刑罰;四、有敢於以古非今者,誅殺全族;五、各級官員有“見知而不舉者”,與違犯此項法令者同罪論處;六、此項法令下達後,期滿三十天而不焚燒所藏禁書的人,則處以面部刺字並罰作四年勞役的刑罰;七、凡屬醫藥、入筮、種樹方面的書籍可以收藏如故,不必焚燒;八、如果有想學法律的人,可以到官府向負責普及法律知識的人請教,以吏為師。

李斯的這份上書在駁斥了淳于越的同時,一併提出了他起草的具有八條律文的《焚書令》。始皇一直為儒生非議國政的事耿耿於懷,李斯揣摸聖意,這份上書可謂雪中送炭,令他萬分滿意。“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始皇看完李斯的上書,想起韓非當年在《王蠹》篇中的這幾句話,表達對李斯所見的贊同之意。但是,焚燒天下《詩》、《書》史篇,畢竟不是一件小事,他完全能夠想像到朝臣們對這份奏章的非議。所以,早朝時,始皇沒有把它交付廷議,而是在散朝後,把蒙毅、馮去疾等主要大臣召見到南書房,公開了李斯的上書。馮去疾、蒙毅一聽,嚇了一大跳,直覺告訴他們,李斯肯定哪根筋出了毛病,否則怎麼寫出這樣的上書呢?馮去疾不加思索地說:“陛下,焚燒古籍的事千萬做不得!真要做了,陛下會讓天下人遺憾的!”他的言外之意很明白,始皇真要做,一定會留下千古罵名。

蒙毅也表示堅決反對。

“矯枉無須過正。昨天的宴會上,儒生們的確冒犯了陛下和大秦的尊嚴,臣也是看不下去。但是,陛下不能因為幾個狂妄的儒生而焚燒天下古籍。”始皇見這兩位平時最聽話的寵臣都表示堅決反對,皺眉說:“朕也是委決不下,才召你們來商量。李斯之言也對,讓儒生們這樣煽動下去,黔首跟著盲從下去,最後會損傷朕的威嚴,動搖國基!”

馮去疾見皇帝還是偏信李斯,勸諫說:“凡事都有源頭,沒有古哪來今?諸子百家有如河川支流,匯成大海,學術思想沒有源頭,很快就會乾涸而死。”始皇反駁說:“可是,楊朱說過,岔路多了羊會走失,學說多了,會讓黔首無所適應,不利於國家穩定。如今,天下統一了,法令出於一統,學術思想也應該統一,這樣才能使天下長治久安不亂。”蒙毅搖頭說:“天下可以統一,學術思想卻不能統一,人各有志,各有各的想法,說出來方能集思廣益,相互補充,為治國者提供最佳的治理方案。單純使用武力只能適得其反。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啊!”始皇對兩人的態度大為不滿。

“朕以為大秦的法令和制度是最完美的,不然怎麼會很快統一天下,富國強兵。朕的作為也非三皇五帝可比,不然不會有這樣一個真正統一的秦帝國。可是那些愚儒者和無知的黔首卻懷念古制,以古非今非難朕。”

馮去疾、蒙毅不敢再勸。始皇越說越氣。

“昨天的宴會上你們都聽到了。有人攻擊大秦的國家制度;有人在批評朕剛愎自用,不守祖制,不肯效法古人。可是他們不知道這是朕最公正之處。朕不分封子弟,乃是親眼看見諸侯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