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學們的來往反而越來越少,而且還出現了學習成績下降、對學習沒有興趣以及悲觀孤僻等與他年齡段不相符的壞情緒。後來,究其原因我才明白,問題出在他父親身上。
這個孩子的父親性格也很內向,不愛與人交往,而且工作一直不順心,因此他把全部的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他對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一定要為爸爸爭口氣呀!”
每天孩子回到家中,父親就要求他去寫作業,而且嚴格限制孩子玩的時間,並且禁止孩子正常的與同學交往。在父親嚴格的管教和巨大的學習壓力下,孩子自然提不起興趣來學習。
這個孩子身上反映的問題,實際上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問題,進一步說是父母對孩子的心態和期望值問題。我們都知道,父母適度的期望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進取心,是孩子進步的動力。但父母過高的期望,脫離孩子的實際,不僅不會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會起消極的作用,只會僵化孩子智力的發展,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很可能會出現揠苗助長的後果。
對於父母的過高期望,孩子經過努力仍然滿足不了,他們就會喪失上進心,產生自卑感,而且心理上也會蒙上一種失敗的壓抑感,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四年級,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期,在這一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崛起,並開始出現了理性思維的能力,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習慣、個性以及學習成績,都即將定型。在這一關鍵時期,每一位做家長的都想抓住這一時機,都想為孩子的人生增加一些成功的砝碼。
然而,正因如此,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很容易就會脫離實際。我就接觸過這樣一位四年級孩子的家長。
這位家長很注重對孩子的教育,透過閱讀家教方面的書籍,這位家長了解到,雖然四年級是孩子學習成績的定型期,但父母不能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否則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不利於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一次,她正上四年級的孩子沒考好,於是她大方地對孩子說:“兒子,一次沒考好沒有關係,只要下次有進步就可以。”孩子對媽媽的表現很意外,但更多的是激動,並暗下決心,下次一定不會再讓媽媽失望。但是,沒過半個小時,媽媽又提了一次“他沒考好”這件事;又過了十幾分鍾,媽媽又提了一次……孩子粗略算了一下,這一晚上,媽媽提了不下八次“他沒考好”這件事。
後來,孩子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這次沒考好,媽媽嘴上說她不在乎,但我可以看得出,她心裡十分在乎,不然,她不會一個晚上多次提起這件事情。其實,媽媽很在乎我的成績沒考好,批評我、責怪我都沒有關係,我就是不明白,為什麼媽媽會這樣虛偽!
在上面的事例中,這位家長也許是無意識犯的錯誤,但究其原因只能有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在過高期望值的影響下,家長會經常無意識地傷害孩子。當然,與父母無意識的傷害相比,由於對孩子的期望值很高,父母對孩子的有意傷害更可怕。例如,我經常會聽家長說:“我家孩子都四年級了,還不知道好好學習,有時看到他玩得很陶醉的樣子,我恨不得一拳下去把他打醒。”看,過高的期望很容易讓家長失去理智,如果這位家長的這一拳真的打了下去,也許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被家長打得無影無蹤了。
其實,在更多的時候,父母應該瞭解孩子們心裡是怎樣想的。我在孩子的日記裡摘錄了這樣幾個句子,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啟示: 。。
父母要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期望值(2)
“我知道父母每天在為家庭而奔波,但父母太多的期望壓在我的身上,我覺得自己快要喘不過氣來了!”
“父母教育我是為我好,可有時候我覺得他們說不到我的心裡去。爺爺曾對我說過,我應該為有機會上學感到幸福,他小時候撿垃圾、做苦工,看到地主的孩子上學羨慕得要哭。爺爺不知道,現在如果能讓我少做點功課,少練會兒琴,我寧可去撿垃圾、做苦工……”
“我知道四年級很關鍵,我也想好好學習,把成績提上去,但我不想為分數而活!”
……
這就是孩子們的心聲。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他們認為自己是大孩子了,但從承受壓力的方面來講,他們單薄的身軀和還未完全成熟的心理,是無法承受這些壓力的。所以,在四年級這個關鍵的轉折期,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值更要合理化。
方法一:明確孩子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