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理和思維發展的規律嗎?你瞭解四年級孩子的心理和思維特徵嗎?”

“你為孩子的成長而‘充過電’嗎?”

……

是的,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有一定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徵,父母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並且,每一位做家長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都應“充電”,即使不專門抽出時間去聽教育講座,那至少也要每天拿出一定的時間來閱讀一些關於教育孩子的書籍。

所以,針對家長們的諸多疑惑,也才有了今天我所設定的這個標題——父母的態度和引導決定孩子的一生!

什麼是態度?什麼是引導?

要我來說,態度就是一種觀念、一種認識;引導就是一種方法、一種技巧。這也就是說,只有父母首先要做到教育觀念正確,其次要做到方法正確,才能真正地把我們的孩子教育好,這二者缺一不可。

在我的從教過程中,有這樣一幕教育場景,常常令我難以忘懷:

一天,在四年級一班的班級朗讀會上,同學們相繼表演了各自準備的文章,都很出色,得到了在座家長的嘖嘖稱讚。輪到文君時,他剛翻開書,他的媽媽就趕忙在旁叮囑:“好好讀,不許出錯。”

媽媽就這麼一句話,讓文君愣了很久,遲遲沒有開始讀……漸漸地,文君變得越來越膽小和不自信了。

和故事中的文君媽媽相同,很多四年級的父母都有一定正確的教育觀念,他們都瞭解四年級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習慣和個性的形成期、學習成績的定型期,因此加緊了對孩子各方面發展的關注和管束。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們觀念正確了,方法卻錯誤了。

當孩子即將表現自己時,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會在心裡為孩子捏一把汗。但是父母決不可當著孩子的面把這種緊張、擔心表現出來,更不應該在孩子即將展現自我的時候,把這種緊張、擔心告訴孩子,這樣父母只會把自己的緊張感傳達給孩子,或者說給孩子增加壓力,影響孩子正常能力的發揮。

其實,文君的媽媽如果希望孩子能夠更好地表現自己,可以用這樣兩種辦法鼓勵他:

第一,她可以在朗讀會的前一天和孩子進行演練,然後專門找到孩子朗讀的“亮點”,對孩子進行鼓勵和表揚,這能極大地促進孩子的自信心。

第二,朗讀結束之後,回到家中,不管孩子表現如何,媽媽都可以真誠地鼓勵孩子:“孩子,你今天表現真不錯,一開始媽媽還在為你擔心呢,看來,媽媽的這種擔心是多餘的。”當孩子聽到媽媽這樣說時,他會對自己更加充滿信心,同時,他還可以感覺到媽媽對他的愛和關心。

隨著時代的發展,家長們科學的教育觀念越來越多了,比如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賞識孩子,等等,但他們往往忽視了方法的正確與否,這同樣不會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四年級,孩子一生的重要轉折期,每個父母都知道要多給孩子一些關注和引導,但如果關注方法不對,引導方法錯誤,孩子的一生是不會按照父母的設想轉變的。

所以,現代父母的問題,不是觀念不對,而是方法不對。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明白,教育觀念很重要,教育方法也很關鍵,觀念正確,但方法不對,則一切白費!

家教是門學問,教育好正處在四年級——人生重要轉折期裡的孩子,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這樣說,在四年級,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和引導,可以決定他的一生,或者改變他的一生。

所以在本章中,我將針對四年級孩子的心理特徵、成長規律以及父母們常遇到的教育難題,給出四年級家長們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在這些建議中,既有最符合孩子心理特徵的科學教育觀念,也有解決父母教育難題的一些實用方法。

父母要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期望值(1)

——父母要明確孩子的成功標準

提到對孩子的期望,父母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這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功成名就,那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業、事業雙豐收……作為老師,父母們的這種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憑我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並不是對孩子期望越高,孩子就越成功。更多的時候,父母過高的期望值,反而會成為孩子前進途中的阻力。

在我教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上轉來一個很內向的孩子。他很少主動與同學們講話,一開始我以為由於環境陌生,他適應這個環境需要時間,等時間長了,他慢慢會好起來的。但過了很長時間,他的情況不但沒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