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個月被《中國證券報》列為投資風險最小的10只股票之一,並且長時間排名第一。

從2000年5月起,朱煥良開始私下拋售中科創業的股票,為了接下拋盤,“中科系”前後花了6億元的資金。8月,朱煥良將所得的11億元現金偷運出境。

從2000年12月25日起,中科創業連續9個跌停板,50億元市值煙消雲散,“中科系”股票均上演跳水慘劇。

2001年1月1日,呂梁約見媒體記者,坦陳坐莊事實,聲稱與他有染的金融機構多達400多家。

2001年2月3日,北京公安機關對呂梁實行監視居住。9日,呂梁神秘失蹤。

2001年10月29日,中科創業釋出公告,將股票簡稱變更為“ST康達爾”。

2002年4月,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中科案,6名相關人員以“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被判刑。

中科創業:那個莊家狂舞的年代 第一代莊家的結局

莊家是1995年到2005年期間,中國股市最神秘而兇猛的一群人。他們在法規尚未成熟的市場中上下其手,驕橫非常,以無所不用其極的違規行為和彌天謊言,一次又一次地玩弄著千萬股民。2004年8月,由新華社主辦的《瞭望東方週刊》刊文《中國第一批操盤手的真實下場》,披露了29名操盤手的資料(詳見下表)。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曾是證券市場上呼風喚雨的人物,某種意義上都屬於莊家,只是大莊和小莊的區別罷了。

從結局上看,這29名操盤手的結局不外乎7種:共計窘迫的有8人;逃亡的有7人;入獄的有5人;轉行和賠光的各有3人;剩下3人的結局分別是禁入、失蹤和勝利。除了一個叫趙笑雲的在當時還僥倖存活外,其餘都已在癲狂中煙消雲散。

出生於1970年的趙笑雲有“國內第一股託”之稱。他的經典戰例是“運作”青山紙業。青山紙業自1997年上市後無甚表現,股價一直徘徊於八九元附近。而2000年6月,借職工股上市,該股卻一改疲態,走出了翻番的行情。2000年7月22日,趙笑雲開始在各大媒體上對其大肆推薦,隨後該股連續上漲。7月29日,他再次推薦該股,並明確給出目標價位——第一目標位28元、第二目標位40元,而此時的股價在15元左右。此後,他又多次發表文章,推薦該股的成長性,並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青山紙業股價一路上推,後發生大幅換手,莊家乘機出逃,散戶損失慘重。在2000年前後,趙笑雲和他所屬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東方趨勢聲勢最大,在各大報刊的薦股比賽中頻頻佔先,尤其是在一個“南北奪擂”模擬實戰中,居然創造了累計收益率2000%的戰績,為同期市場收益的50倍。

2002年5月24日,中國證監會網站公佈了截至2002年4月30日的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及其執業人員名單,趙笑雲及其所在的東方趨勢被排除在外。趙笑云為何突遭監管層封殺?證監會對此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只是含糊地稱其“涉嫌操縱股價,現在還在調查中”。據知情人士透露,趙笑雲早在2001年就已攜妻到了英國“留學”。趙笑雲雖然實現了勝利大逃亡,但留下的是“笑雲不是莊,青山可為證”的反諷。【八方說詞】就如同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曾經寫道的,“事情總比你想象的複雜”。在中國股市發生的那些故事,謎底總比你想象的還要陰暗。對於莊家現象,社會各界喊打多年卻始終無法根絕,經濟學家從制度設計的角度進行反思,提出了很多深層次的改革命題。透過吳敬璉等專家的觀點,我們可以發現,文化人呂梁之所以成為K先生,是一個制度性的產物。

中科創業:那個莊家狂舞的年代 為什麼中國股市像賭場

吳敬璉(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的股市很像一個賭場,而且很不規範。賭場裡面也有規矩,比如說你不能看別人的牌。而在我們的股市裡,有些人可以看別人的牌,可以作弊,可以搞詐騙。坐莊、炒作、操縱股價可說是登峰造極。

現在中國市場上操縱股價的:一類是中介機構;一類是上市公司的某些知情人,即有內幕訊息的人;還有一類就是資金的供給者,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其他的資金供給者。他們共同密謀以後就低價吸納股票。炒作的辦法大概有兩種:一種是關聯機構互相炒作、互相買賣,買賣非常頻繁,把價格炒上去;另外一種就是由有關的上市公司放出利好訊息,然後把股價拉昇上去。當他們發現有中小投資者或局外的大投資人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