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四十八章 分配

央宮的方向,看見火光沖天,燒紅了天空。

長安城外的百姓並沒有多少變亂的經驗,因為百年來,就是最洪水猛獸的羌人都不過打到扶風一帶,距離這長安腳下還遠著呢。

所以,多年來,不聞兵聲,長安人的神經明顯就慢了一大截。

不少人還翹著腦袋湊熱鬧,相互調侃著,是不是又是哪個倒黴蛋不小心把宮殿給燒了。

但很快,混亂和恐慌開始蔓延到了城外。

因為劫掠了的涼州兵也不傻,他們搶都搶完了,還留在這裡做什麼所以也紛紛從城內奔出,準備逃回家鄉去。

於是,城外也開始騷亂起來,那些亂兵胡亂搶掠著,反正殺興上來了,殺了就殺了。

但亂兵的影響是有限的,畢竟這些裡戶區這麼大,窮也是真的窮,誰費那個力去搶呢

可恐慌卻會是蔓延的,這些長安人不傻,知道城內一定是大亂了,現在長安非常危險。

於是,有人就想帶著全家一起逃亡,可以從藍田那邊去南陽,然後去荊州。

然後也有的想拋妻棄子,獨自逃跑的,覺得多一個人就是累贅。

但更多的卻是就是想跑也跑不了。

大部分的黔首是非常貧窮的,他們也沒什麼大車可以攜帶家當,你讓他們拋棄家業去南方逃命,屬實放不下這個決心的。

這也是歷朝歷代,明明大亂了,為何還會有人留在家裡,不去逃命。

其實人都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尤其是看到別人都跑了,你怎麼會不想跑但只要細細思量一下,就知道逃難的不易。

一個正常家庭裡,肯定不是全部都是勞力的,上有七旬老母,下有待哺嬰兒,家裡婦孺、老人都在,你帶著這幫子人去逃難,路上遇到個匪類亂兵,那就是闔門遭難。

然後還有一個現實的,自古窮家富路的,帶著一家子逃難,這吃食從哪裡來去投靠驛館,那錢從哪裡來以普通寒微之家,逃難就是一路乞討。

此外,還有一個就是你要跑也要有個地方跑吧。

這些黔首們遠無親族,近無至友,逃到外鄉又有哪裡可以棲身呢

以上這些皆是逃難的不確定,無論遇到哪個,都不會比現在留在家中來得更差。

而且,家裡就是再窮,也是祖輩幾代人置辦下來的,一旦逃跑了,那這些東西就算都捨棄了。

到時候就算能回來,這家也不知道要被誰給佔了去了。

你讓這些普通人如何下得了這個決心逃難

與其浮萍而生,終不如抱團而死。

於是,在那個混亂的日子裡,這些人只能哆哆嗦嗦的守在家裡,聽天由命。

這就是普通人在動亂時期的現實選擇。

其實他們沒有選擇,只能接受既定的命運。

但好在,這些人的命不錯,因為最終佔領長安的是泰山軍。

泰山軍無論是口碑還是具體的行為都是標杆了,在穩定城內局面後的第一時間就開始給長安百姓放糧。

這些糧食大部分都是從城內太倉、公卿宅邸中徵收的,現在正好用於維繫地方上的穩定。

但因為長久的政治對立,再加上某種複雜的情愫作祟,長安的老百姓對於泰山軍依然抱有敵視和懷疑。

其實泰山軍自己也很清楚,那就是千萬別覺得所有窮弟兄都是你的弟兄,人家長安人就是再慘,那也是自認為是天子腳下的人上人。

對於公卿,他們天然敬畏,反倒是表現出道德的泰山軍,他們卻哪哪看得都不順眼。

但不順眼歸不順眼,也沒幾個故意給泰山軍找事的。

相反,倒是不少黔首去附近太學舍那邊去找人來寫字。

他們從家中翻出少用的黃布,請太學生們給他們在布上寫著:

“此間為良善之家,泰山軍勿擾。”

這辦法也不知道從哪裡傳出來的,反正大家都開始這麼做了。

其實,這些黔首們的行為很傷泰山軍基層吏士們的心。

一開始,他們放糧的時候,看到城外遍插黃旗,以為他們泰山軍真的是人心所向,所以還是很高興的。

但等他們細細一看黃布上的字,簡直是氣得要死。

合著這些人會以為他們泰山軍會闖這些人家裡騷擾,這不是汙衊人嘛。

而且說個很難聽的,你們這些人在亂兵面前跪得和孫子一樣,想要活命都要求爺爺告奶奶的。

怎的,現在咱們泰山軍來了,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