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四十八章 分配

長樂宮最終只能選擇了投降。

有什麼好抵抗的呢是有兵,還是有糧啊!還是外面有援軍能來啊!

啥也沒有那人家能給你機會投降,你還不抓住

就這樣,長樂宮門大開,董太后攜一眾漢之遺澤,正式向泰山軍投降。

宮裡的公卿在按照不同名單被押走後,長樂宮就被泰山軍給接管了,後面一些重要的戰犯就會被關押在這裡審訊。

自此泰山軍用了三天,終於徹底控制了長安。

泰山軍對待戰俘的辦法普遍是採取勞改,而這就苦了這些個公卿了。

他們有的要為軍隊漿洗衣服,有的需要馱運死屍出城埋葬,每日都要來回數十次,簡直是要了這些人的老命了。

當中不少人曾經找過段煨的門路,畢竟段煨也算是他們圈子的一員,現在你段煨投靠了泰山軍,不拉咱們一把

但可惜,段煨也是真沒辦法,他自己在泰山軍都膽戰心驚的,如何會給自己找這個麻煩。

所以,段煨也只能和這些人說,暫時忍耐,改造結束了,也就好了。

最後這些個舊人知道這老段也靠不住,所以就和他借了點米。

這一次大亂後,這些公卿的家財基本上都被一鍋端了,不是被涼州兵搶了,就是被河東兵搶了,有限的幾個,在泰山軍入城後也被封存了。

現在朝廷也跑了,泰山軍也沒說用他們,以至於他們現在連個俸祿都沒有。

生計困頓啊。

現在來都來一趟了,肯定是得多從老段這邊敲幾筆,不然家裡人都要活活餓死了。

其實這些人倒也是多慮了,隨著泰山軍徹底控制了長安後,城內的秩序開始得到了肉眼可見的改善。

任何城破的時候,總會有人趁火打劫的,尤其是對於長安這樣的大都邑,裡面三教九流無所不有。

其中被公卿、大佬們豢養起來的遊俠群體,在他們背後的公卿們或死或逃後,就成了混亂製造的主要人群。

這些遊俠本來就是為公卿們辦髒事的,對於長安的情況非常瞭解,再加上彼此之間也有恩怨,於是大亂來臨後,自然有仇報仇,有怨抱怨。

而泰山軍入城後,著力打擊的就是這麼一群人。

你地頭蛇怎麼了你瞭解地情怎麼了咱們泰山軍就是沿著街道,一條一條去清,你跑回家就算了,但凡還呆在街道上的,統統抓捕。

而留在家中的,泰山軍也開始挨家挨戶開始甄別人員,身份有疑問的就帶到長樂宮中盤問,沒有疑問的就發放戶籍證,每戶可憑證去各坊市領取口糧。

泰山軍這樣的接濟舉措,一下子就穩定了長安的人心。

作為大漢的西都,長安有內外之分。

內的部分其實就是長安城內,這裡有未央、長樂、桂宮、北宮和明光宮等宮殿區,還有分佈在未央宮北闕一帶的公卿宅邸,也叫“北闕甲第”。

這些宮殿、宅邸就佔據了長安的三分之二的面積了,然後再加上各級官署、公東西兩市、武庫、太倉,城內就幾乎就佔滿了。

所以內城是沒有普通人的落腳的地方的,甚至他們要進城都需要相應的符節。

而如黔首、徒隸、商賈、學生這些普通人,就只能住在城外。

其實最早的居民區也是在城內的,那時候還在城北一片,由縱橫交錯的街道劃分成一百六十個閭里。

但後面在武帝時期大規模擴建宮殿,這些閭里基本上就被遷移到了城外了。

長安城外並不荒涼,實際上,作為天下都邑,城牆的作用更多的是空間的分隔,而不是單純的軍事作用。

大規模的祭祀觀廟都在城外,如辟雍、靈臺、泰一和九廟等禮制建築就在城南。再加上大量的平民、黔首、學生都生活在城外,使得城外成為了非常繁華的生活區。

但再是繁華,在刀兵下也是夢幻泡影。

連城內有牆垣、有部曲護身的公卿們都不能免於破家,城外那些只有茅草、瓦舍的小民,就更是維艱了。

尚德里是長安城外西南邊的一處平民閭,因為在西南,正好躲過了河東兵和涼州兵入城的通道,所以也是周邊閭里中破壞比較小的地區。

那天大亂,黑雲壓壓的,城外的黔首百姓們只是覺得那一天有點壓抑。

但誰都不知道,他們的生活就是在這一刻陷入了黑暗,性命全在呼吸之間,生死難料。

大亂是從城內陷開始的,一開始城外的百姓們只是遙見未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