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五十三章 血黃

八月十一日,巳時,隅中,中人亭。

對於漢軍來說,形勢已經到了非常危機的地步。

東壁失陷,戰前佈置在前坡的軍陣面臨崩潰,才支援上去的烏桓突騎就分崩離散。

盧植怎麼也想不到,從開戰到現在才不過是兩個時辰,戰局敗壞就到了這個程度。

不過盧植也從對面那急切猛烈的攻勢中琢磨出了些什麼。

越是急戰,越是說明對面在搶時間!那對面在搶什麼時間?只要想一下,就知道必然是河間兵團的援兵就在左近,時刻可能出現在戰場。

盧植相信自己的判斷,這是他作為漢室第一流統帥的自信。

而越是如此,他就越不能讓前坡陣地崩潰,所以他派出了自己最信賴的部隊。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

……

在東面的後坡,在泰山軍看不到的地方,有一支兩千人的步兵方陣,還有兩營各千人的騎兵部隊。

這就是騎都尉公孫瓚的本兵。

原先他帳下還有兩千人的步兵營,但交戰未多久就被盧植調到了前面,至今沒有訊息。

所以,此時公孫瓚的本兵實際上就是四千人。

此時,公孫瓚和他的白馬義從們就或坐或躺的在坡地上休息,聽著前面戰場的喧囂和廝殺,他們皆如尋常一樣,閒聊。

公孫瓚這會也在幾名騎將的簇擁下斜躺著,嘴裡嚼著一根野草,有一句沒一句的和邊上族兄公孫度聊著。

公孫康比公孫瓚要大十一歲,在此世幾乎都不是一代人了。但不知道怎麼的,公孫瓚就對自己這個族兄很親切,許是因為他們都是骨子裡崇尚暴力的邊人士子吧。

和公孫瓚一樣,公孫度的背景也不太好,又出自帝國最偏僻的玄菟郡,可以說毫無上層人脈。

但公孫度有個好貴人,就是當時玄菟郡的太守,也是主脈的族叔公孫延,因為此公有個兒子叫公孫豹和這公孫度就是同年生的,而公孫度的小名又叫阿豹,所以公孫延親而愛之,視如己出。

而公孫度自有了這個好大爹後,整個人生才不一樣起來。先是被蔭舉為郎,然後又做了一任冀州刺史,都是清貴公職。

但公孫度骨子裡就偏勇銳,所以在做冀州刺史的時候就很是查了一波州里的不法,然後就得罪了冀州計程車族們,最後只能灰溜溜回遼東老家避禍。

這一次盧植大典兵,公孫度散盡家財,將他義父留給他的家業全部變賣,組織了一支千人的部曲兵。

本以為可以一戰而起,但誰知道在定亭之戰的時候,大敗虧輸,好不容易積攢的底子就這樣輸得精光。

這個時候,同為公孫家的公孫瓚就拉了他一把,不僅安排他到了自己的麾下,還單獨令其領一支五百人的騎兵。

公孫度也是發了狠了,將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十八、一個十六全部安排到了隊伍裡,還抽調自己的心腹將柳毅和韓忠兩人一併輔助帶兵。

如此,公孫度才將這五百人的騎兵給掌控住。

公孫度受公孫瓚這麼大的提攜,所以雖然年齡比公孫瓚還要大個十一歲,但語氣就頗為恭順,說的話也讓公孫瓚很是受用。

此時,他就在問公孫瓚一個問題:

“伯珪,這一戰咱們要為盧帥打到什麼程度?”

公孫瓚皺了皺眉,聽出了公孫度話裡的意思。很顯然,自己這個族兄已經開始懷疑為盧植賣命的必要性了。

沒錯,人心的變化就是這樣的。人不是木頭,沒有永遠固定的忠誠。

隨著戰事的發展,可見的敗局已經在顯露,軍中將吏們都在想,咱們是不是該給自己找一條路子了?

再聯想戰前就主動投降的馬騰部,見其安全受降,就更讓人心浮動了。

公孫瓚正準備講一番道理,這個時候,馬蹄聲急,從中軍奔來一名君子營的騎士,一路不停,飛馳而來。

公孫瓚眼神好,一眼就看出這令騎正是自己師叔鄭玄的兒子鄭益。

他立馬意識到了前方戰場的形勢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危機的地步,不然盧師不會將鄭益派來傳令的。

於是公孫瓚高聲下令:

“全軍準備,上馬。”

此令以人傳人的方式,很快就傳遍了這處營區。

等鄭益氣喘吁吁的奔來的時候,就看到師兄公孫瓚帶著全軍吏士們已經頂盔摜甲,準備就緒。

顧不得感慨師兄的明睿,鄭益將盧植的口頭軍令傳達給了公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