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八十章 彈劾

“文優,你就是郃陽人吧,現在不忙,要不允你休沐幾日,讓你回去衣錦還鄉一番?”

董卓這樣的西北軍漢就是這樣的實誠漢子,人生最風光莫過於衣錦還鄉。

但李儒搖了搖頭:

“主公,儒料京中大變就在這幾日。我們要時刻觀察形勢,一擊定乾坤。”

董卓笑了笑,沒再堅持,而是問起了現在的局勢:

“現在這局勢你再給我透透,總有點不踏實。”

於是李儒道:

“如今局勢確實頗為詭譎,但從整個天下來論,可以用兩京對立,群雄逐鹿來言之。兩京對立自不用說,這關東關西都已經打了三次大規模的戰事了,怕一時誰都打不開局面。而群雄則是河北和關東的形勢。”

董卓點頭,意思李儒繼續講:

“自盧帥覆於左人亭,如今燕山以南、大河以北悉為泰山軍的勢力。彼一旦消化了河北,能得萬騎,帶甲十餘萬的龐大兵力。此等軍勢,天下不可與之爭。至於汝潁的袁紹、南陽的袁術、青州的劉虞,皆能稱一時之雄,但怕是擋不住泰山賊的。”

即便不是第一次聽這句話了,但董卓還是焦急得站了起來踱步,他惡狠狠地望著北面,罵道:

“我料盧子幹是天下名帥,沒想到敗在了饑民土寇手裡。”

但嘴裡是這麼說,心裡卻是慶幸自己見機快,發現形勢不對,就穿太行山回到了河東。不然再留在河北,他董卓也要折在張衝小兒手上。

其實董卓如今的行動,正是對張衝拿下河北的一種反應。

他為何要冒著巨大風險提兵入京?就是因為張衝給他的壓力太大了。如今佔據了整個太行山東麓以及河內北部的泰山軍,隨時有可能從北面和東面,兩面包抄河東。

如果董卓再不採取行動,他根本扛不住泰山軍。

而他和李儒商議的行動就是趁著這次機會,控制關西中樞,以關中四塞之險要阻擋泰山軍。

但這裡面的一個難度是,董卓的兵力並不佔優。如今長安是採取強幹弱枝的策略,光在京兵馬不下七八萬,如果硬碰硬的話,河東軍團可能攏不住這個局面。

所以還是得靠大義,但到目前二人還是想不到有什麼好的名義,這也是他們一直留在臨晉的一個原因吧。

這種事情,二人並沒有找幕下的其他幕僚商議,畢竟大事要嚴,必止於私室,必止於二三人。

從這一點,這個西州老革的確要比膏粱子弟楊彪要強出不少。

不過二人的這個頭痛事很快就會不成問題,天上掉下的潑天富貴很快就砸在他董匹夫的頭上了。

……

遠在河北鄴城的張衝萬萬想不到自己會是千里之外的長安血殺的動因。

實際上這也不奇怪,當泰山軍膨脹到如今這個體量,這天下大事哪一件離開得了他張某人的影響?

但這大也有大的難處,至少張衝要處理的政務就比過去更多了。

此時,他就在泰平宮的前殿翻閱著尚書郎們整理好的重要情報,都是關於天下現在的局勢的。

涼州那邊的屯墾兵起義的訊息還沒傳到河北,這會送來的都是一些關東的資訊。

如這一條:

“江夏兵趙慈反,殺南陽太守秦頡。”

張衝用硃筆圈了趙慈、秦頡兩人,又在邊上寫了一個袁術的名字。他本能的覺得這件事和袁術脫不了關係。

然後又看到一條:

“荊州長沙區星反,零陵、桂陽相繼響應,荊南四郡大亂。”

這條訊息張衝有記憶,歷史上好像是孫堅平定的。現在孫堅還在青州,不知道這事怎麼解決。

想了想,張衝批了一句:

“重點查劉表及荊州豪族的動向。”

再復起,寇太原。

張衝批:

“請郭泰明日入宮。”

郭泰是白波黃巾的魁首,相應的情況可以從他那裡瞭解。

之後又是汝南黃巾的訊息,他們拒絕了張衝遞去的橄欖枝,還是要留在汝南一帶。

他們給張衝的回覆是:

“他們已經放下刀撿起犁,重新過上了平常人的日子,不再想打打殺殺。”

張衝對此頗為無奈,喟嘆道:

“我何嘗不想天下融刀鑄犁,可惜這世道不允許。”

張衝到底顧念當年的戰友情,就想讓駐紮在奉高的關羽多注意汝南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