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九十二章 擁軍

河北刺探再久也遇到不到。

不過盧毓他們倒也是猜對了一半,那就是這支甘陵鎮兵的確有著特殊的任務。

他們此次的目的地並不是甘陵,而是平原津。

平原津是大河之上的一條津橋,是青州北上冀州的重要通道。

在那裡,一場意外的衝突正在發生。而這一支鎮兵正是得到了郡府的通知,所以正加速行軍趕往那裡。

很顯然,當泰山軍在執行著深固根本的戰略計劃時,南面群雄們也不傻,也在有所行動。

……

在奔向平原津的甘陵營中,有一個普通的吏士,他叫韓常。

韓常至今還沒能熟悉自己的這個新名字。

在甘陵的老家,他一直被鄉里人喚為疤臉,因為他的臉上有一道自小就有的傷疤。

疤臉的父母都是甘陵附近破落的黔首,甚至其父其母也不是正常結合,而是野合。他的母親在生下了疤臉後就將他扔給了他的父親,然後就消失了。

而他的父親也不願意養他,就將疤臉扔了。是鄉里的一個老媼撿到了疤臉,用羊奶水養活了他。

之後疤臉就一直和老媼相依為命。

許是磨難鑄就了疤臉,並沒有吃過什麼好東西的他,不知道怎麼就長成了一副好筋骨,還和鄉里的老軍學得了軍中武藝。

這個老軍就姓韓,是疤臉的世界裡,僅次於老媼的第二個好人。

後來,在一個冬天老媼死了,疤臉就和老軍一起過活。

如果泰山軍沒有打過大河,可能疤臉永遠都只會叫疤臉,他也大機率會在某個冬天倒斃。

但泰山軍來了,開始在清河地區分地了,從此疤臉的命運就開始改變了。

任何事情都是有主次之分,二者協同時,次要輔助主。而當二者衝突時,次就要服從主。

而對於現在的泰山軍來說,打贏這場改天換地的戰爭就是現階段最主要的事情。

所以在分田時期,泰山軍就將徵糧、徵兵、戰勤作為各鄉公所最重要的事情。

具體表現在徵兵上,那就是需要社裡動員足夠數量的護田兵,還要將一些拔萃的兵樣子推薦給地方的鎮戍軍裡。

而這也是地方鄉社吏們最頭痛的事情,甚至比動員各戶出糧都頭痛?

為何?因為自古徵兵就比徵糧難。

以徵糧來說,泰山軍的稅賦是要比漢室重的。但在實際上這點稅賦是黔首們完全可以負擔的。更不用說,這個過程中泰山軍給予他們的恩德和處事的公平,更讓他們不帶猶豫。

但對於出丁從軍這件事就難多了。因為在分得田地後,每家每戶的丁口都很緊張,再加上之前連續戰亂數年,人口損失也不小。而且相比於出汗交點米來說,流血丟命這件事就危險多了。所以要地方想要徵兵的確難度不小。

而泰山軍也考慮過這些,知道過多的抽調地方上的丁口從軍或者出伕肯定會影響地方上的生產。

所以即便有擴大兵力的本能衝動,泰山軍仍然剋制住了。他們只是在鄉社構建了一支護田兵,在城邑中駐紮一鎮戍兵。

和南邊那些竭澤而漁的郡守諸侯們一比,無疑算得上精兵簡政了。

時局發展到現在,即便再遲鈍的人都知道天下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大爭之世。

在這種只有一個勝利者的遊戲中,所有勢力主都會傾盡全力發展兵力,能不能活下去從來不看糧食多不多,而是看手上的兵多不多。

不然你糧食再多也是別人的糧倉。

這些中原諸侯主可不像泰山軍那樣想著未來,他們都是掃地為兵,先贏了再說。糧食不夠那就餓死吧,反正餓死的都是該餓死的。

但泰山軍不能這麼做,因為他會損害泰山軍的權力合法性。泰山軍起事時,高舉著替天行道,那就規定了他們要行正道,不然你的正義之基就沒有。

而河北黔首們為何那麼快就能認同伱泰山軍,不就是他們覺得泰山軍是上天派來幫助他們主持正道的嗎?

所以泰山軍不能,也不願做那種籤丁入軍的行為。

但在這一場漫長的戰爭中,有些人看重人心向背,有些人看重霸王之道。這裡面不會因為誰正義就會必然勝利,最後到底還是看雙方力量的對比。

所以張沖和政事堂的諸門下們即便心裡鄙薄那些蠅營狗苟,卻並不敢小視。他們在努力讓黔首們理解和認同,讓他們意識到這是一場他們的戰爭,成敗的結果與他們的命運息息相關。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