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五章 蔡氏

兵,這又是和漢室之不同。

漢室常有自己募兵之舉,但泰山軍的所有兵源補充都由軍府的徵兵司來負責。

在張衝的要求下,泰山軍的兵力來源是以護田兵為核心,以兵募為主體,以降兵為補充。

護田兵自不用多說,是張衝在泰山時期就開始建立的。這些人算半脫產的武裝,雖然也負責耕作,但多數時間用來軍陣訓練。

最早的護田兵到現在至少已經有四年了,兩年一輪番,也輪番兩年了。可以說,在泰山軍的後續戰事中,最大的後勁來援就是這些受了田土的護田兵。

他們忠誠有戰技,將會越來越成為泰山軍的主體力量。

而在護田兵的徵募上,張衝設計的是一府出兵十兵。

何為一府呢?也就是在某地,凡十個聚落就為一府。這些聚落通常在百人左右,護田兵也在十人上下。

換句話說,從護田兵上募到五軍校尉部,是十人選一個。這樣既能優中選優,又不至於損耗地方的武備力量。

這些一府的十兵就將會作為最基礎的作戰單位,也就是什。這個什從訓練到分配都是一起的。

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現實因素的考量。

從語言上來說,十個聚落之間的語言和人際關係都是熟悉的。所以這十人之間在平時就有聯絡,也更知根知底。

所以這些人到了野戰軍也更加有內部凝聚力,能在戰場上成為一個最基礎的作戰單位。

護田兵是鄉下人口,而所謂的募兵,是對於城市人口而言的。

泰山軍現在治下的城市已經不少,而城市中大量的浮浪或者貧苦不願意遷居鄉間的聚落,多數都參軍了。

這類的兵源就是募兵。募兵的單位也是按照所在城縣的,泰山軍在戰時的時候會徵募很多這些當地兵,因為更容易獲得當地支援。

比如關羽軍入鉅鹿的時候,就徵募了本地的窮困補充戰事損失。這類兵的訓練既不及降兵,也不如後方的護田兵,但卻在穩定地方上有巨大作用。

不過這類兵在大軍屯駐後會歷經多次汰減,優秀者留軍,餘者服役結束遣發回家。

泰山軍的野戰軍中還有一個特殊的兵員,就是胡兵。

這部分主要在十營突騎中存在。

不可否認的是,漢人善騎者畢竟是比較少的。以往泰山軍的騎軍卒來源是原先的鋪遞、騎奴。

比如去年張衝在雪夜襲朝歌的時候手下的小騎奴韓崗就是這種成分。但這類人即便在漢室也是少部分群體,不足以構成泰山軍大的軍事騎團。

而在河北,除了優秀的漢家良家子騎卒外,有不少雜胡,如鮮卑、烏桓等。泰山軍最早吸納的胡騎都是戰時的俘兵,比如在幾次與幽州突騎的戰事中,泰山軍就吸納了不少優秀騎卒。

後來泰山軍紮根河北後,一些羈縻的胡人部落時常有活不下去的胡人投軍,這又是一部分補充。

對於胡人來說,他們也習慣於投靠漢人勢力來生活。因為在過去,漢室有事就徵發他們討逐探候,無事就讓他們在境內放牧。

不過不論是軍中存在的華夷之辯,還是張衝對歷史的警惕,都使得胡騎在突騎中的佔比並不高,只能算是一種額外的補充。

泰山軍真正想要獲得優秀的騎卒補充,還是得等到拿下冀州北部和幽州。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