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五章 蔡氏

,後面一點的是中護軍和突騎系統的諸多吏士。

可以說將星璀璨,鬥將如雲。

人群中李虎也邁著羅圈腿笑晏晏的走著,邊走還邊對徐晃道:

“公明,你可會想過有這一日?”

帶著武弁的徐晃,膀大腰粗,聽老上司說的這話,恭敬道:

“晃草芥之流,如何能想到有這一日?”

李虎哈哈大笑,攬著徐晃意氣風發的入殿了。

無怪乎李虎如此喜形於色,這一次他們飛龍、飛虎兩突騎委實打得漂亮。

損耗少,戰功大。

他們先是擊潰了柏人一線之敵,後面又在東進鉅鹿的過程中,第一波衝入了鉅鹿城,可以說打得非常漂亮,這一次兩人必然有個乙等功。

軍中大致可分甲乙丙三功。其中一個屯才能有一個丙等功的名額,一個部才能有一個乙等功。而甲等功不常有,非得是功勳卓著者不行。

實際上這一次北伐,可能全軍也就只有關羽有可能有這個機會拿甲等功了,因為這次拓地鉅鹿南部、趙國北部,合起來也有一個郡的大小了。

眾將中,趙雲也在,只不過是走在非常後面,還在陳誠、韓浩、張闓後面。

這一次這三人也是走了大運了,因為是在渠帥眼皮底下先登破砦,所以超格給了個乙等功,要知道李虎他們打了那麼多仗,合起來才有一個。

你說眾將羨慕不羨慕吧?

當然眾將最羨慕的還是趙雲,這一次他俘虜鉅鹿太守郭典,可以說拿到了此戰最大的果實,還不知道要提拔到什麼樣呢。

但羨慕千百遍,眾將心裡還是更多的惦記著自己能獲得什麼功,有什麼賞賜。

畢竟泰山軍依舊實行著聖庫制度,一切繳獲都歸聖庫。他們這些統兵將也各個是精窮,就等每一次的賞賜來改善生活呢。

關羽帶著典韋、李大目他們走在最前,一進來就看到渠帥已經坐在殿上,笑吟吟地看著他們。

張衝見自己的虎將們都來的差不多了,連忙站起來讓眾將入座。

眾將聽得命令,也按軍中品秩依次落座,然後各個滿懷期待地看著張衝。

張衝也不拐彎抹角說廢話,直接了當的將統計好的軍功賞賜開始報賞。

泰山軍的軍制發展遠遠早於政治體制的發展,自然也更加成熟完善。

無論從編制還是相應的獎懲都有自己的一套章程。

泰山軍經過數次大的整合和重編,整體形成了五軍校尉和十營突騎的野戰軍格局,而外圍又有鎮守兵和護田兵作為地方基層武力。

鎮守兵又分城、砦兩種。

凡上城有兵五百、中城有兵三百、下城有兵一百。而砦是守衛各要道的軍砦,也分上中下三等。上等砦有兵五十、中等砦有兵三十,三十以下就是下等砦。

這些鎮守兵都有自己兵額和編制,也是各地軍事常備。但是這些鎮守兵並不承擔大規模出征的戰事,其編制也隸屬於各地郡縣府衙。

至於各護田兵就更是如此了,它只是各地的鄉兵,除了大部分緝拿盜賊,更多的作用是為五軍校尉部的做兵源補充。

所以真正作為泰山軍征戰天下的就是現在的五軍校尉和十營突騎,總兵力在三萬左右。

而在野戰軍這一塊,泰山軍在張衝的設計下已經和現在的漢制有很大的不同了。

漢制的野戰軍制度是將軍統兵出征制度。

也就是說,漢室在遇到戰爭的時候,通常會任命一位或多位武吏作為臨時將軍,然後領兵出征。

和大多數人認為的漢室全民制下,各地都有強兵的認知不同。真實的漢家軍制也是強幹弱支的政策,和後世的宋也是一樣。

漢將重兵悉在京師,四邊但設障,又移天下豪族,輳居三輔陵邑。如四邊有事,就任免將領,發五營騎士,六郡良家出征。

也就是說,漢室的核心武備就是中央的南北二軍,一旦天下有事,就以南北二軍為核心,以地方郡國兵為外圍,組建征討大軍。

而將軍一旦平定,就會卸職,重任原先的職位。也就是說將軍一職就是臨時的制度。雖然這個將軍號有單號、重號、雜號之分,但統統都是臨時的。

這種將軍出征制的好處就是能方便掌控軍隊,但卻不利於亂世。

而張衝設計的野戰軍制,就是將校尉作為一軍之主,且是常設。無論是戰時出征還是屯鎮地方,都由校尉負責訓練和戰事。

但校尉不負責募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