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末,西楚霸王項羽逼降秦將章邯二十萬秦軍,就從其中吸納了一批騎軍,後來項羽彭城大戰的兩萬騎軍,就是原先的秦國吏士。而劉邦就更是如此,其人入咸陽,滅亡秦朝,但依舊有李必、駱甲這些秦將投靠劉邦,為建立大漢立下汗馬功勞。
所以這八百騎只要操作得當,張衝是很有信心消化掉的。
但可惜時間不等人,丁盛他們說的是對的,現在正是要集中力量決一死戰的時候,一些瓶瓶罐罐就得扔。但最後,張衝,到底還是將這八百人隨隊帶著了。他有他的辦法。
曹操之前在長社一戰,只以為泰山軍是步騎混合,所以估摸著泰山軍的腳程要到潁陽也要三日以後。而皇甫嵩也因為缺失泰山軍是騾馬化行軍的資訊,錯估了泰山軍到達的時間。可以說,正是張沖決定騾馬化行軍,打了一個時間差,才讓這場戰爭出現了轉折。
之後兩日,泰山軍就潛伏在了距離潁陽二十里外的樹林中。
靠著飛軍背旗的哨探,張衝對潁陽兩岸漢軍的動態一清二楚。見潁陽雙方都選擇休兵,張衝只能耐住性子帶著全軍繼續潛伏。直到今日,潁陽那邊動天的鼓聲,連他這裡都能耳聞,張衝就知道出擊的時間到了。
全軍騾馬行軍,就連原先不善騎的步軍們,也因為被綁著高強度行軍多日,都能摟著驢脖子跟上大部隊的步伐了。所以只用了兩個時辰不到,泰山軍就進入了潁陽戰場的邊緣。
此時前方戰場上,到處是喊殺聲。作為全軍耳目的飛軍背旗早已經遊弋到戰場的邊緣,觀察情況。
片刻,蒙沮帶著一隊背旗回陣,向張衝稟告著現在的戰場形勢。
曠野上,泰山軍計程車伍們正在喝水休息,騎軍們開始換下了戰馬,因為此前繳獲的原因,突騎將士都是一人雙馬,現在臨戰了,自然要換一匹更有氣力的。而騾驢隊的戰士們也紛紛下了牲口,他們先將那些漢軍俘虜用麻繩綁好丟進了草叢裡,那些人也認命,畢竟知道這些黃巾賊不想弄死他們,所以也都配合。
解決完俘口,泰山軍士伍走到大車附近,開始整備甲械。
之前行軍時,他們的甲械都放在了隨軍的大車上,並沒有穿戴在身。所以這會,他們就互相給自己的袍澤套上衣甲,然後找到各自的隊頭,開始就在這片戰場邊緣排成軍陣。
七月的烈日還是那麼毒辣,眾將士們的甲衣曬得發燙,好在裡面還有一層夏衣,才沒燙傷肌膚。但這甲一套上去又開始悶,眨眼間,斗大的汗珠子就順著脖頸滾入到甲衣內,汗流浹背。
真不知道那些在前面廝殺著的人,是怎麼在這樣的烈日下廝殺下去的。
這時候,張衝看到一隻全體穿著絳紅色軍衣的漢騎集團正從西南方向穿插過來,立馬意識到這就是自己要擊垮的第一波敵人。
張衝拍了拍自己的棗紅馬,然後從扈兵手上接過兜鍪和馬矟。兜鍪一戴,汗水直接都打溼了眼眶,這也太熱了。
另外幾個扈兵,正將兩袋裝滿手戟的囊袋掛在棗紅馬上,箭袋都裝了四袋在馬後。
一切準備妥當,張衝對身後步陣裡的關羽道:
“雲長,這次你跟著我一起衝,讓這幫漢騎看看,騎兵到底是什麼用的。”
關羽一喜,但面上還是肅然,忙喊于禁出來交代此戰軍略,就挺矟跨馬加入到了騎隊。
剩下的就沒什麼好說的,此戰之方略,張衝在獲知了戰場細節後就已經和麾下諸多吏士講清楚了。等他率突騎衝奔之後,剩下的步兵方陣就需要在於禁的指揮下,執行既定軍略。
既然如此,那就戰吧,說再多都是虛的,誰贏了才說的有用。戰爭確實需要服從政治,但戰爭的成敗卻直接關乎政治的危亡。
深吸一口氣,張衝放一千二百泰山軍突騎魚麗追隨。
沒有多餘的話,所有人都堅信,跟著前面這個人,勝利一定屬於他們。
馬速越來越快,對面的漢軍騎士也開始放開了馬速,在對面的三聲急促號角聲中,兩隻騎軍不發一言,就要這麼沉悶的撞在一起。
一馬當先的張衝,還在衝鋒的時候,突然從戰馬上站立起來。沒錯,張衝胯下的這匹馬是雙馬鐙,直接解放了張衝的大部分體力。
張衝弓著身子,手中弓箭對準前面一個披著兩襠鎧的漢吏射去,正中脖頸。此時雙方的距離足足有百步,神乎其技。
張衝連珠一箭,又射死一個漢吏。然後趕忙綽起馬矟,應對之後的撞擊。
百步距離,眨眼即到。張衝一矟就將當面的一個騎士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