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死也要拉幾個墊背的。
這時候李輔渾身鮮血,騎著馬走了過來,他望著這八名已經山窮水盡都還在堅持戰鬥的武士,心中有了絲敬意。
他想到那年他隨渠帥轉戰淮沂兩河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一個將吏,他叫劉延,他和他的營士面對渠帥鋪天蓋地的箭雨,仍然堅守在陣地上。
而現在這八人也是,其主已走,這些人還能盡忠,可謂義士。
但李輔又望了望麾下騎軍,這一戰他們折了十六騎,其中光被一個豹頭環眼的武士就殺了八人。這是什麼戰力?估計也就是關校尉、典君、李君等人有此勇力了。
麾下弟兄的死也讓李輔難過,他決定給弟兄們一個交代,也給那八人一個機會。
於是他策馬上前,沉聲對牽招等人說:
「現在我給你們一個選擇。願意投降的,都可以活。但想繼續戰鬥的,我也將滿足你們所有人。」
說完,李輔再不多言,就退到了陣內,留下牽招等人自己決定。
李輔一走,牽招、夏侯博、公孫獻、李雄、譚泰、劉榮、劉禮、卓膺八人就開始吵了起來。
公孫獻、李雄說:
「咱們為大兄廝殺,也算對得住了。現在能活為什麼要死?」
二人的話直接惹來劉榮、劉禮、卓膺三人的怒罵,他們紛紛罵兩人貪生怕死,幽州男兒死則死矣,這份義氣不能丟。
公孫獻和李雄被罵得漲紅,最後一扭頭問夏侯博:
「阿博,你來說。咱們是降是死。」
夏侯博嘆了口氣,望著劉備離開的方向,默然無語。任是公孫獻和李雄如何說,他就是不說一句話,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意思。
劉榮是樓桑裡的劉氏族人,是劉備的核心,他倒是說了法子:
「那些蛾賊說我們投降了就能活命,那不如先投降,到時候見機逃跑,這樣還能和大兄有再見的機會。不然將性命虛擲在這裡,也是毫無意義。」
卓膺沒想到劉榮轉首就變了主意,罵道:
「你說什麼話?什麼叫毫無意義?這是捨生取義!」
但樓桑裡劉氏的另一個族人,劉禮突然插了句:
「萬一那些蛾賊騙我們呢?我們要是投了,萬一突然悔約怎麼辦?」
卓膺望著劉榮、劉禮,瞠目結舌,半天說不出話。
最後眾人都看向了牽招,看他什麼想法。
牽招嘆了口氣,將劍收起,說了句:
「那些蛾賊不會騙我們的,就咱們這點人,直接射都射死了,又何必有那些虛活?」
這話說的不僅公孫獻、李雄連連點頭,就是劉榮、劉禮都露出了微笑。只有夏侯博、卓膺一個默然,一個大罵。….
牽招指了指外面戰場上躺著的袍澤,再次痛道:
「這些弟兄隨我們一同出鄉,現在魂喪這滎陽,我們作為他們的袍澤弟兄,就一定要帶他們回鄉,不讓他們做個異鄉的孤魂野鬼。而如果我們都死了,誰還能將我們的屍首送回去?」
這一段話讓所有人都沉默了,是啊,死不可怕,但要是死在外鄉,再不能受家族的祭祀,那就真的成了孤魂野鬼了。
於是,就連最為堅決求死的卓膺都沉默了,默許隨大夥一同投降。
七人商量好,這時候才注意到譚泰一直跪在那邊,其人向著北方跪坐,全程一句話都沒說。
牽招等人正奇怪,那邊靠著最近的卓膺就碰了下譚泰,然後譚泰的身子就歪了下去。眾人這時候才看到,譚泰竟然用斷刃自戕死了。那斷刃直直從他的下頜捅上去,死的不能再死了。
卓膺嚇了一跳,繼而羞紅了臉。譚泰的死,使得他們這七人說再多都顯得如此蒼白,就連卓膺捨生取義都顯得了可笑。
最後,七人抬著譚泰,選擇向李輔投降了。
就這樣,劉備的起家元從就在這裡被一網打盡。
------------------
在劉備三人亡命奔逃的時候,像他同樣遭遇的騎將們也不少。總之,這一次幽州突騎選擇相信黃琬的軍策,對泰山軍的糧道發起進攻是輸得不能再輸了。
這一次,整整一個千人騎軍團,分成二十多股沿著泰山軍三十里的糧道發起多路襲擊,但正好撞在泰山突騎的網兜裡。足足三千突騎潛伏,先後斬殺漢吏七十二名,繳獲將旗十六面,逼降幽州突騎三百騎,繳得戰馬八百。
可以說,這一次反破襲戰,直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