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八章 武運

不是在這裡揣測其人虛實,或者將時間浪費在討論是否南下。而是要在泰山賊北上與河北黃巾團營之前,一舉先擊潰河北黃巾。”

說完這些,盧植直接站起,以手中箸指著後面的地圖屏風,下令道:

“現在河北黃巾駐紮在東面的列人。我意分兵三路,會攻河北黃巾。”

他抽出一令箭,道:

“宗員何在?”

宗員掀起下襬,小碎步到廳前,拜道:

“在。”

“宗員,你帶幽州突騎並我麾下扈兵三千,直插列人廣宗之間,遮斷兩地援兵。”

“喏。”

於是,宗員彎腰低頭,手舉過頭頂接過令箭後,躬身退下。

“董卓何在?”

此言一出,董卓譁一聲站起,大步走下廳前,對盧植抱拳:

“末將在。”

“我令你帶河東軍團,作為先鋒,東進咬住列人方向的青州黃巾。沒有我令,不許放一兵北返。”

“喏!”

董卓抱拳接過令箭,雷厲風行的就帶著河東系和涼州系的扈將退下堂,但被上首的盧植叫住,他還沒說完。

虎目掃射眾將,盧植一字千鈞,道:

“莪將帶領北軍、趙國、魏國、河內軍團隨董卓軍後,一旦咬住青州黃巾,就對其發動總攻。此戰,各將務必全力以赴,我也知道此戰艱苦,但不如此,如何別你我忠勇?此為我等立功之秋,我先在這裡祝諸君武運綿長。”

眾將也吼道:

“祝盧帥武運綿長。”

“那就散了吧。”

“喏!”

於是,軍府內一聲雷鳴。眾將齊齊撤下,返回軍營,準備後面的戰事。

……

在河北漢兵摩拳擦掌的時候,離著不遠的列人,青州黃巾軍濟南渠帥祭孫正充滿哀傷的看著手上的黃巾額帶,這上面還有一攤血跡。

這額帶是已經戰死的太平道人公將軍張梁帶的,那血跡也是人公將軍的,他在臨死前將自己的額帶傳給了門徒祭孫,讓他繼承自己的遺志,不要忘黃天之業。

這兩個月發生事情,讓祭孫都有點恍如隔夢。

自四月起事,青州黃巾軍因為紮根鄉野,人力資源和勢力都很深。所以一旦起事,先後拿下了東平陵、高唐、臨濟三座郡城,控制了各城周邊的鄉野社亭,在各路口建立了壁壘,可以說將整個青州北部地區連成一片。

那時候是祭孫覺得最快意的事情,每天都會有人來投奔,每天都會開豪勢的鄉塢,到處是分田分糧,好不快意。濟南、平原郡、樂安都是鐵官富集的地方,黃巾軍一旦打破縣城,立馬就能武裝一批兵力,所以起事只三個月,青州北部三郡國的黃巾軍就擁兵十萬了。

他們還和度滿、楊茂的泰山軍一起,先後攻打了臨淄等城,大有講整個青州都化為地上道國的趨勢。

也是在這種如火如荼的時候,七月河北總道來了謁者,讓青州黃巾組織兵力北過黃河支援河北戰場。

當時各方渠帥稍微討論一下就決定出兵了。反正建立黃天之國是他們的理想,北上也是去推翻漢室。而且現在他們在青州處於絕對優勢之中,留在這裡的兵力也過於浪費了,不如北上支援河北戰場,既能幫助總道應對難關,又減輕了青州的外線壓力。

於是,由臨近冀州的濟南、樂安、平原三郡作為北上的主力軍。當時北上的一共九個軍,共計七萬人上下。..

在濟南的祭孫、平原郡的張饒、樂安的徐和共同率領下,青州黃巾七萬人開始北過黃河。

青州在大河一線的防務主要由高唐一地駐守。原先大河在前漢的時候,還不在此處,後來新莽時期大河改道,就從高唐北面而過入海。也因此這裡專門有一隻河兵守護高唐津渡口。但可惜,這隻河兵人數並不多,並沒有能抵擋住青州黃巾洶湧而來。

全軍渡過大河後,後面最緊要的就是清河國的重城鄃城。此城在大河以北,是入冀州清河國的必經之所。所以,青州的黃巾也做好了在此城浴血的準備。

但在青州黃巾渡過大河,三路併發直襲鄃城時,城內漢軍見其煙塵就崩潰了,全軍棄城而走。等青州黃巾趕到時,城內已無一兵。就這樣,這座河北重城就落在了青州黃巾之手。

之後祭孫下令摧毀鄃城城牆,然後繼續北上,準備深入清河國境內。

如果說青州黃巾在鄃城是旗開得勝的話,那在西北面的夏津,就是青州黃巾從未有過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