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零七章:問戰

畋獵的目的從來不在收穫多少獵物,也不在於是不是袁紹親自狩獵的雄鹿。

對於袁紹來說,這種假借的象徵對他的權力已經沒有多少提升,反而與各家盟友確定攻守的細則才更為務實。

但袁紹在畋獵結束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召集各諸侯的使者,而是將幾個軍中大將召入到帳內。

他要和這些領兵大將確認,那就是和泰山軍的作戰該以何種方式,其中勝率又有多少。

……

袁紹先問了總大將鞠義,有何戰法可破泰山軍。

鞠義作為在崤函之戰,豫州之戰,江夏之戰都立下殊勳的大將,是袁紹軍中對戰法創新認識最深刻的軍事人才。

鞠義的面色黝黑,雙頰還有點高原紅,那是少年時期在涼州家鄉留下的痕跡,縱然在中原已經十餘年了,但依舊沒能磨滅。

此時在袁紹軍帳中,鞠義侃侃而談:

“末將從主公常鏖戰於崤函,關西素果勁,每戰,不過進卻而已,接戰則勝負輒分。或大勝,或大敗。但在最近與泰山軍在太古關的交戰中,末將卻發現泰山軍與天下強軍的不同。”

袁紹問戰:

“有何不同?”

鞠義回道:

“泰山軍每戰更進迭退,忍耐堅久,令行禁止,勝不遽追,敗不至亂,凡戰非累日不得建功。此為末將自用兵以來,未嘗見。”

鞠義的話讓同為軍中大將的淳于瓊不滿,他哼了聲:

“鞠將軍也太長他人志氣了,主公問你有何策,而不是在這裡告訴我們泰山軍有多強。”

鞠義對於淳于瓊的冷哼同樣譏諷:

“這就是淳于將軍總打敗仗的原因。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沒有百戰不輸的戰法,只有因敵制策,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鞠義的譏諷讓淳于瓊氣得滿臉漲紅,但鞠義的話沒錯,所以他也不想在這個話題上繼續糾纏顯得自己不知兵。

其實鞠義和淳于瓊的關係是非常惡劣的。

早年鞠義還是淳于瓊麾下的一個隊將,當時袁氏還是主政關東的時候。

淳于瓊這個人是關東有名的大將,在平定黃巾軍的戰事中,可以說戰功卓著。加上為人豪放不羈,與袁家又是莫逆關係,所以在當時就已經是袁氏一方的宿將元老了。

所以一開始如鞠義這樣的邊地土豪軍吏能加入淳于瓊的序列,本身就是前途廣大。

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

當時袁紹領軍出大河,進入河內至河東段,隨後遭到董卓的河東集團的伏擊,形勢危機。

當時作為前軍主將的淳于瓊身邊只有三千人,而出現在戰場附近的河東兵至少近萬,所以淳于瓊選擇留營扎砦,堅守陣地,並通知後方的袁紹撤軍。

而當時被淳于瓊派去突圍通知袁紹的就是鞠義。

他賞識鞠義的武勇,並將這個留名的機會給予他。

但誰知道鞠義回來後,竟然做了一件讓他勃然大怒的事情,此人從後方折返後,帶著數十名突騎直衝河東軍的陣型,並在混戰中奪得河東軍的一面大纛,隨後僅帶著數人衝出重圍,再次突向後方。

而這使淳于瓊一下子被動了,河東軍被鞠義激怒後,直接對淳于瓊的部隊發起進攻。縱然淳于瓊親勵士氣,但到底人數過少,傷亡巨大。

爾後,後方的袁紹竟然帶著主力支援過來了,雙方一次大戰,各有勝負,最後袁紹帶著部隊且戰且走,成功撤退到了大河南岸。

也是那一戰,鞠義從隊將一下子被簡拔到了營將,有了獨領一面的機會。

那時候淳于瓊才明白,合著自己成了這個涼州土狗的墊腳石了。

而在鞠義那邊,這一戰也更讓他小覷淳于瓊,認為其人顢頇怯戰,尸位素餐。

所以之後袁紹被調動到崤函西線作戰時,鞠義就更加特立獨行,衝殺血戰。

在和關西軍的戰鬥中,鞠義始終衝殺在第一線,常身被十餘創,血戰不退。而其部下受其厚養,皆樂為死戰。

也是在崤函戰場上,鞠義磨鍊出了他的核心武備“先登死士”,這支部隊之後在豫州之戰和江夏之戰都立下了赫赫武功。

而隨著鞠義立下的戰功越多,品秩越高,他和淳于瓊的關係就越惡劣。如這般冷語相向,不在少數。

至於主公的袁紹,對此卻默不作聲。

鞠義譏諷完淳于瓊後,就對袁紹道:

“主公,賊之利在堅,在韌,在騎。如欲與賊爭鋒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