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一十四章:出征

方略既下,剩下的就是執行。

這一次,袁紹照例是要動用治下的莊園武士的,一方面是這些人的確驍勇,另一方面則是他早就給這些人付過錢了。

那就是他分封出去的田土和莊園。所以又能用,又好用還不費錢,為何不用?

為此,他先是徵召了此前參與過荊州戰事的萬餘武士,讓他們帶著餘丁、兵馬到廣成關下集結。

然後他又非常強硬地將治下各豪勢的徒隸、部曲全部徵召入軍。既然你們這些人不是要以待將來嘛,那現在這些軍力你們也用不著,那就給我袁紹。

同時,袁紹還大開府庫,將四代袁氏的積累和這些年繳獲的軍資全部拿出來徵召各地的流人、遊俠。

袁紹預計和泰山軍的戰事會綿延到明年,而在下半年左右,他就可以再編練一支十萬人的大軍,到時候和現在的軍力一併,他就擁有二十萬的軍力了。

如此龐大的軍力,在四周盟友的牽制下,泰山軍怎麼贏?

在排程萬人左右的武士到廣成關後,袁紹又從本軍撥出兩萬人準備一併組建首攻軍團。

在這個軍團中袁紹精簡了原先複雜的編制和兵種,而是就以步、騎、車三類兵。

其中步卒就是以步槊、刀楯、弓弩三兵,以曲營為編制。其中每曲百人,每營五百人左右,組成最獨立的基礎單位。

然後三個營組成一個校尉部,四個校尉部組成一個軍。每個軍的人數都不定,在在四千到六千人不等。

每個軍都與自己獨立的騎兵,車兵,負責組建鞠義所說的疊陣。然後數個軍又互相配合,同屬於一個帥。

而這一次袁紹委任的帥臣正是鞠義,他將作為這次攻擊的統帥,帶領三萬軍力圍殺敵軍五千多人。

除了編練這一支先遣軍,袁紹軍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那就是以自己袁氏子弟、門客、門生、部曲為核心的親從軍。

親從軍的吏士皆是各軍的佼佼者,人數在萬人左右,其中騎軍就佔了一半。

而在親從軍的內部,還有一支袁紹的帳下軍,他們都是袁紹從老卒中親自挑選的,是精銳的精銳。

他們的性質和泰山軍的橫撞將一樣,既是軍中武力的象徵也是袁軍中層軍吏的搖籃。

此外就是袁紹的突騎部隊。

袁紹對於騎兵是非常重視的,但因為地處中原,不挨周邊的產馬區,所以袁紹的整個騎兵部隊加在一起就是七八千人上下。

就是這七八千騎構成了袁紹最核心的武備。除了部分騎軍隸屬在各軍之下作為突陣和聯絡,以騎軍作為完整軍制的只有北府騎士、西府騎士。

北府騎士幾乎都是從北面逃到南方中原的豪勢子弟,這些人和泰山軍有著血海深仇,原先他們的統帥是高覽,現在則是張郃。

而西府騎士則是三輔一帶逃離到南陽的流亡士,這些人或因為戰亂,或因為袁氏招誘,來到這裡加入袁紹的部隊。

袁紹以自己親從大將文丑為西府騎大將,統領三千西府騎士。

袁紹有多信任文丑呢?這麼說吧,如果是一般人丟了袁譚性命,別說死了,三族都要被袁紹夷掉,但在文丑身上,袁紹就扣了他三個月的俸祿。

袁譚這麼一個繼承人就值三個月的俸祿。

這支部隊就是袁紹從汝南打遍中原、荊表的老軍了,可以說除了泰山軍,這支部隊就是中原最強的武力。

而這支部隊的鬥志實際上就是在對泰山軍的仇恨上建立的。

無論是北府士這些泰山軍分田風暴中的直接受害者,還是西府士這些間接受害人,他們都憎恨泰山軍。

正是這些愚氓黔首作亂,才使得一個漢室的黃金時代成了過去。

他們眷念過去那個衣冠文明,彬彬有禮的時代,那時候人心是好的,黔首是安分的,士族是仁愛的。

而不是如現在,到處充斥著不安在位的下克上。

正是這些屬於舊時代殘留的軍士組成了袁軍的脊樑,他們在陳公袁紹的旗幟下,南征北戰,軍隊就是一切,軍旗所指,他們就追隨到哪。

這種忠誠很容易得到解釋,因為袁紹就是一個符合他們一切美好想象的主君,是當之無愧能恢復衣冠時代的扛旗者。

袁氏四代以來,每一代都施恩於下,百年間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家族受到袁家的幫助,本來滴水之恩就以湧泉相報,更不用說袁紹還那麼有人格魅力。

對於這些軍中武士來說,袁紹知道他們要什麼,並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