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軍的刀下,卻死在了史思明這個老六的手中,就像李隆基殺掉封常清、高仙芝如出一轍。
安史之亂時期,李光弼六次大戰,四勝一平一負,戰績確實要優於郭子儀,所以被朝廷上下推為中興第一名將,也算實至名歸。
但李光弼的政治智慧顯然不及郭子儀,不能像郭子儀那樣看清形勢,該退的時候急流勇退,免得功高震主。
在平定了安史之亂後,李光弼遭到宦官程元振誣陷,在徐州擁兵自重,不敢來長安朝拜,名聲受損。
抑鬱之下,李光弼在五十七歲的時候病逝于徐州,代宗李豫為其平反,輟朝三日,追諡為“武穆”,贈太保。
相比之下,郭子儀的政治水平則高超了許多,在李亨時期被多次免職再起用,並在平定安史之亂後繼續受到代宗李豫的器重。
之後,吐蕃人攻陷長安,郭子儀臨危受命,率部再次收復長安,並在關中、朔方一代抵禦吐蕃對大唐的侵略,多有戰績。
再後來,僕固懷恩被逼反,聯合回紇、吐蕃、党項等異族入侵河東的汾州、蒲州等地,關鍵時刻又是郭子儀站出來平定了僕固懷恩之亂,保障了安史之亂後的大唐基本盤。
綜合比較,平定安史之亂時期,李光弼的功勞要略高於郭子儀,因此被推為“中興第一名將”。
但郭子儀庇佑盛唐的時期更長,戰績更多,而且還有治理地方、抵禦外族的功績,故此被稱為“再造盛唐首功”。
兩人交相輝映,在安史之亂後力挽狂瀾,為大唐續了一百多年的命,堪稱帝國雙壁。
李瑛放下茶盞,收了思緒,莞爾笑道。
“呵呵……王忠嗣確實是個難得的將才,也不知道他現在到了平原情況如何了,速速派人聯絡他,朕要知道山東那邊的情況!”
李泌拱手領命:“臣遵旨,馬上就派人去平原聯絡王忠嗣。”
“還有,也要加強與魏王的聯絡,看看老八現在兵力如何了。”
李瑛捋著日漸濃密的鬍鬚,沉聲說道。
“喏!”
李泌再次領旨。
李瑛緩緩起身,帶著眾人走到巨大的輿圖前面,牢牢地盯著臨汾城,斬釘截鐵的道。
“告訴杜希望、安思順、夫蒙靈察等人,無論如何,都要把李欽率領的這三萬人給朕吃掉,爭取二月初渡過黃河,劍指長安!
咱們必須儘快收復長安,騰出手來收拾安祿山、張守珪,絕不能讓幽州叛軍坐大,以免形成燎原之勢!”
顏杲卿、李泌、王維齊聲遵旨:“臣等謹遵聖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