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0章 帝國雙璧

二十萬,誓要收復大唐國都長安。

彼時,安祿山已經被兒子安慶緒弒於洛陽十個月的時間,但叛軍依舊聲勢浩大。

面對來勢洶洶的唐軍,鎮守長安的叛軍第一悍將安守忠攜副將李歸仁集結十萬叛軍,向西應戰郭子儀。

雙方三十萬大軍,在長安西邊的香積寺遭遇,爆發了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場肉搏戰。

而這一場戰役,也是大唐王朝的國運之戰。

在這場空前慘烈的戰役之中,郭子儀與安守忠這對冤家對頭各自使出渾身解數,直殺的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最終,經過一天的鏖戰,唐軍以陣亡七萬人的代價陣斬六萬叛軍,俘虜兩萬,憑藉人數優勢慘勝。

安守忠的十萬人馬只剩不到兩萬,只能放棄長安,退守潼關。

而唐軍在這一戰中也把來自安西、隴右、朔方的精銳摺進去了一半,導致再也無力防守隴右,被吐蕃人隨後席捲隴右各地,並攻佔了長安。

“這個安守忠厲害啊!”

李瑛思緒飛揚,端起茶盞來的時候忍不住在心底感慨一聲。

郭子儀與李光弼名垂青史,後人都知道他倆厲害,但卻不知道安祿山手下的史思明、安守忠同樣驍勇善戰。

當然,在香積寺之戰中,不能不提李嗣業這個名字。

在這場旗鼓相當的正面對決之中,正是因為李嗣業的勇猛作戰,率領陌刀兵充當尖刀,砍的兵刃都捲了,方才最終擊潰叛軍。

僅此一役,足以確定李嗣業盛唐第一猛將的地位。

當然,這個猛指的是勇猛,而不是軍事能力。

收復長安之後,郭子儀率領得勝之師出潼關攻洛陽,擊敗安慶緒,成功收復洛陽,威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領朔方、隴右、河西三鎮節度使,加代國公。

隨後,九鎮節度使聯合圍攻鄴城,並由郭子儀擔任統帥。

最終卻因為各鎮節度使令行不一,再加上遭遇狂鳳,唐軍被史思明擊敗,並乘勢追襲,重新攻佔洛陽。

鄴城之戰,也是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候遭遇的第二場大敗仗,損兵四萬餘人。

相比於郭子儀,在安史之亂時期,李光弼都是充當輔助的角色。

他第一次閃光的戰役就是聯合郭子儀參加的嘉山之戰,率領河東軍斬殺兩萬叛軍,連續收復定州、趙州,兵鋒直指幽州,曾經一度逼的安祿山想要放棄洛陽,撤回河北。

在鄴城之戰中,九鎮節度使潰敗,李光弼和史思明打了個平手,在其他各鎮損兵折將的情況下,以微小的代價成功的撤退到老巢河東,固守太原。

隨後的邙山之戰,唐肅宗李亨逼李光弼與史思明決戰,再加上接替郭子儀擔任朔方節度使的僕固懷恩不聽命令,導致唐軍戰敗,只能退守河陽。

李光弼擁有超強的防禦能力,他曾經在常山之戰、太原之戰、河陽之戰三次挫敗史思明的強攻,讓叛軍無法踏入河東,使得河東四百萬百姓自始至終沒有受到叛軍鐵蹄的蹂躪。

太原之戰發生於李亨繼位的第三年,李光弼麾下的河東軍精銳跟隨郭子儀西進靈武,城內只剩下萬餘人。

史思明與蔡希德率領十萬人圍攻太原,李光弼據城死守,採取挖地道、詐降、反攻的方式硬是死守了半年,讓史思明無法越雷池一步。

甚至就在史思明離開太原返回洛陽火併安慶緒的時候,李光弼反攻叛軍,殺的蔡希德招架不住,全軍潰敗,最終被斬首七萬餘級。

而太原之戰也是叛軍陣亡人數最多的一場戰役,甚至超過了香積寺之戰。

九鎮節度使戰敗鄴城之後,郭子儀被罷官,李光弼接替了他的兵馬副元帥,成為唐軍的實際最高軍事指揮官。

次年,李光弼戰敗於邙山,但並未撤退到黃河以北,而是慧眼獨具的據守河陽縣城,在洛陽附近紮上一顆釘子。

隨後,史思明調集了十幾萬大軍猛攻河陽,想要拔掉這顆眼皮底下的釘子。

雙方鏖戰了半年,李光弼依舊巋然不動,反而屢挫叛軍,累計斬首三萬。

史思明堪稱叛軍悍將,但可惜遇上了李光弼這個剋星,五戰四敗,僅在邙山之戰贏了一場。

返回幽州募兵的安守忠見史思明被李光弼吊打,實在看不下去了,要求跟史思明換陣線,自己去與李光弼一決雌雄。

史思明惱怒不已,佯裝答應,把安守忠從幽州騙到洛陽,殺之,併吞並其部眾。

可憐安守忠叛軍第一悍將,沒有死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