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志得意滿的李琦之外,其他諸位皇子表情各不相同。
老四棣王李琰在閉目聆聽,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
老五李瑤則按照李瑛的叮囑,故意露出幸災樂禍的表情。
老三李亨雙掌合十,嘴裡唸唸有詞,一副老神在在的樣子。
李瑛真想上去問問他念得是不是“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保佑李亨做太子”之類的咒語。
老六榮王李琬則是一副扼腕嘆息的表情,看起來為李瑛的遭遇惋惜不已。
而讓李瑛覺得最欠抽的就是二十二郎濟王李環。
這小比崽子竟然雙手插進衣袖,撅著嘴巴吹起了無聲的口哨,一臉的幸災樂禍。
李隆基清了清嗓子,裝模作樣的高聲詢問李瑛:“太子,群臣都支援廢黜你的太子之位,改立盛王為儲君,你有什麼話要說?”
李瑛雙手攏在胸前緩緩出列:“兒臣以為裴敦復言之有理,為了大唐的長盛久安,兒臣願將儲君之位禪讓給皇弟,就像當年皇伯父把儲君之位讓給父皇一般。”
對於李瑛的表態,滿朝文武的看法各不相同。
有人覺得李瑛高風亮節,堪比李憲當年把太子讓給李隆基之舉,但更多的人認為李瑛這是迫於壓力的無奈之舉。
朝堂上支援改立李琦為太子的官員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二,就算李瑛不同意禪讓也改變不了局面,不如順水推舟,還能落個體面的下場。
李琦向李瑛豎起大拇指,看似是在誇獎,實則帶著挑釁的味道。
李瑛裝作視而不見,靜等李隆基的反應。
官場如戰場,爾虞我詐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萬一李隆基突然食言了……
這局勢李瑛簡直不敢想象。
這一刻,李瑛的一顆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上,一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丹陛之上的皇帝。
李隆基在猶豫了幾息之後,手撫鬍鬚,緩緩開口:“二郎主動禪讓儲君之位,高風亮節,光風霽月,堪比當年寧王將儲君之位禪讓於朕。”
“朕在此宣佈,即日改立盛王李琦為皇太子!”
聽到李隆基吐出這句話,坐在旁邊的武靈筠臉上瞬間綻放出得意的笑容。
丹陛之下的武氏黨羽俱都長舒一口氣,懸著的心瞬間落地。
李琦躊躇滿志的從人群中走了出來,撩起身上的蟒袍跪倒在地:“兒臣多謝父皇信任,日後定然兢兢業業,輔佐父皇!”
“太子平身。”
李隆基面無表情的抬手示意李琦起身,眸子裡並沒有任何歡喜之色。
不要說現在和武靈筠鬧得水火不容,即便在以前與武氏如漆似膠的歲月裡,李隆基也也是喜歡李琩更多一些!
李琦跪在地上不肯起身:“兒臣還有個請求,希望父皇恩准。”
“講來。”
李隆基的眸子裡露出憎惡之色,恨不得把李琦從地上拽起來破口大罵。
你個逆子僥倖登上太子之位,竟然也敢跟老子談條件,給你臉了是吧?
李琦雙膝跪地,拱手提出了請求:“兒臣希望父皇准許我搬回東宮,每日與東宮的屬官朝議,並把太子六率還給兒臣。”
在李淵剛剛建立唐朝之際,為了讓太子李建成有足夠的力量抗衡李世民,特意給他設定了一套幾乎比肩朝廷中樞的東宮機構,作為輔佐太子的班底。
這套機構每天都會在東宮參拜太子,討論國家大事,與太極宮裡的朝廷交流國家大事,因此被人稱作“小朝廷”。
東宮機構設定詹事府、左右春坊、家令寺、率更寺等機構,主事的官員級別不在九卿之下。
從前的太子除了配有屬官之外,還有被稱作“東宮六率”的軍隊,分別是太子左右衛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等六支隊伍,每率兵力在兩千左右。
自從武則天臨朝之後,太子六率被撤銷,但保留了東宮的機構。
直到李隆基登基,不僅裁撤了太子六率,甚至還對東宮機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裁剪,撤銷了家令寺、率更寺等部門,最後甚至把李瑛這個太子攆出了東宮。
李隆基沒想到自己剛剛宣佈冊立李琦為太子,這小兔崽子就想搬回東宮議事,甚至還要組建東宮六率,這簡直是在觸碰自己的逆鱗!
“不可能!”
李隆基幹脆利落的拒絕。
“朕既不會讓你搬回東宮,更不會把太子六率還給你!”
“你二哥做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