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傷道:實情是怎樣?
韓府尹道:關於卓鐵衣失蹤之事,坊間多有傳聞。據說卓鐵衣是有史以來的軍事奇才,年僅二十歲就服役於劉將軍麾下。自外夷犯我邊疆以來,卓鐵衣屢建戰功,使敵軍聞風喪膽。雖然大宋朝廷將這些功勞都算在劉將軍名下,敵人卻只知道卓鐵衣的威名。十年征戰,在外夷心中,卓鐵衣的名聲已經遠遠壓過了劉將軍。導致卓鐵衣受傷遣返的那一場戰爭,是因為劉將軍帥大部離開大營與敵軍作戰,只留下卓鐵衣和幾十名老弱病殘的將士守衛大營。誰知竟中了敵人的調虎離山之計,劉將軍一走,敵軍大兵壓境,卓鐵衣帶領數十名兵士,與百倍於己的蠻夷周旋,終因寡不敵眾,流血過多,昏死在戰場上。卓鐵衣才逃得一命。劉將軍無功而返之後,卻大怒,責怪卓鐵衣不聽軍令,貽誤了軍機,反將卓鐵衣遣回原籍。
趙華傷道:原來如此。
韓府尹道:卓鐵衣返回故土之後,多次上書朝廷及劉將軍,要求重返邊疆,殺敵立功,但均遭拒絕,他的悲憤之心,難以平靜,因為不甘心將自己的的軍事天才,埋沒於野,卓鐵衣竟生了反叛之意。時值西夏之主李元昊當朝,李元昊此人,胸懷鴻鵠之志,早有與大宋分庭抗禮之意,他不斷地派遣奸細入宋,調查民情,尋訪有識之士,而卓鐵衣的名聲在邊疆之上,早已如雷貫耳,正是李元昊十分中意的人才。就這樣,李元昊找到了卓鐵衣。卓鐵衣再三考慮,終於決定接受李元昊的邀請,去西夏擔任大將軍。西夏本是個弱小無知的蠻夷,卓鐵衣投奔西夏之後,西夏便自立為王,這十多年來,與我大宋交兵不斷,朝廷竟無法殲滅,後來不得不以每年向西夏繳納歲幣,才換得邊疆安寧。而且,朝廷似也知道了卓鐵衣反叛的事情,只是沒有公開承認。但是從此卓家的人就沒有再被朝廷任用至軍中,這一點,趙大俠應該看得出。
趙華傷道:卓鐵衣如今果真在西夏?
韓府尹道:無人能確定此事。不過,自十多年前開始,西夏大軍中出現了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此人用兵入神,幾乎每戰必捷。我大宋將士皆非其對手,此人的部屬,以飛龍為旗,人稱:飛龍軍。
趙華傷道:韓府尹的意思,此人正是卓鐵衣?
韓府尹道:至今尚無確鑿證據。但是有諸多跡象甚為可疑,令人覺得此人便是卓鐵衣。
趙華傷道:他出現在敵營的時間,正是卓鐵衣失蹤的時間?
韓府尹道:不錯,這一點,趙大俠猜測的完全正確。另外,此人與我軍作戰時,總帶有面具,從未有人看見過他的真面目,藏頭蓋面,正是疑點之二。
趙華傷道:韓大人認為卓氏夫婦的死,與卓鐵衣有關?
韓府尹道:據我猜測,卓鐵衣在西夏擔任了要職,並派人聯絡了卓氏夫婦和卓宜,要他們赴西夏國與自己團聚。
趙華傷頷首道:卓家大公子卓修涵不明不白的被害,與武林盟主林烈孚有關。對卓氏夫婦而言,無論是在朝廷還是中原武林都再無立足之地,投奔西夏,竟或者是最好的路。
韓府尹道:然而事與願違,自朝廷懷疑卓鐵衣叛逃入西夏,便開始對卓家人的動向甚為留意,卓鐵衣派人來洛陽聯絡親人,必定被朝廷的探子察覺,這樣一來,卓家慘案,便可以理解。
趙華傷道:卓鐵衣已失蹤了十多年,為何此時才遣人來找卓家人?韓大人為何斷定是卓家慘案是因為這件事呢?
韓府尹道:因為今日有個人來見過我。
趙華傷道:是何人?
韓府尹道:這個人是朱鳳見。
趙華傷道:慧博侯朱鳳見?
韓府尹道:正是。
趙華傷的眉頭又擰了起來。
六扇門的捕快們沒有不知道朱鳳見的,但是見過他的人就很少。朱鳳見乃是皇上的寵妃朱貴妃的弟弟,是當世罕有的通才,不及武藝超群,文才武略,天象地理,圖讖緯侯,紫薇八卦,但凡這世上有的學問,可謂無不精通。這朱鳳見因是皇親國戚,兼又博學多識,極得皇帝的信任,被封為慧博侯,由他來統管指揮著朝廷中最神秘的一個部門。這個部門直接向皇帝彙報,專門偵查探尋天下未解的謎團奇事,以及王公大臣們不願讓皇帝知道的隱秘之事。一旦有人被他查出什麼不利的訊息,輕則丟官降職,重則株連九族。所以倘若朱鳳見在此地出現,必定是為了什麼重大事件,而這種大事件,極有可能就是韓府尹所說的卓鐵衣在西夏任職的事情。
趙華傷道:朱鳳見是為了卓家的案子而來?
韓府尹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