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熬出來了,該輪到他們了。可現在的政策跟當時不一樣了,作為老知青,咱們真得帶帶他們。”曾經最嬌氣的女知青舉手問:“曾大哥,你說咱們還能回城嗎?”“回城?”曾慶華還沒開口,另一個知青就笑了聲,“你自個兒想想,城裡一批批的往外送人,咱們還能回去嗎?”女知青不說話了,低著頭揉了揉眼睛。曾慶華也說:“我聽說,今年光是紅旗公社就收了一百號人。至於以後的事兒,誰說得準呢?做好最壞的打算吧。”最壞的打算,就是一輩子留在這裡。如果真是那樣,還真得好好考慮一下了,他們不該在從知青的角度看戲,而應該想想,咋樣才能叫那些新來的趕緊安分下來,努力上工賺工分,數著日子盼秋收、盼分肉,儘快把城裡的生活徹底拋到腦後。……外頭一直在變,老宋家倒是優哉遊哉的過著小日子,他們家往上數十八輩兒都是貧農,也就是建國以後才過上了吃飽飯的好日子,這幾年年景好,攢了些糧食下來,預備著萬一鬧饑荒了,好當救命糧。就在又一批知青被送來後,喜寶端著個搪瓷缸子,坐在院門口,眼巴巴的望著村道盡頭。知青太多了,原本的知青點早就不夠用了,所以趙建設又安排人造起了土坯房。可沒想到的是,剛接收了一批又來一批,只能再度擴建,虧得現在是農閒,全體社員都動員起來,每個屋子都做成大通鋪,爭取好多住些人。又因為好多知青連煤餅爐都不會燒,更別提鄉下土灶了,趙建設考慮到之前發的糧食消耗特別快,乾脆又弄了個大鍋飯,只管知青,不管社員,還開了後門叫趙紅英去幫著做飯,記整工分。今天是第一天,趙紅英想著到時候肯定忙亂,就沒帶上喜寶,給她蒸了一碗蠶豆,叫她乖乖待在家裡。喜寶把搪瓷缸子放在膝蓋上,裡頭還有一小半香噴噴的蠶豆,時不時的抓起一個往嘴裡塞,然後再繼續望眼欲穿的看向村道盡頭。終於,趙紅英回來了。“奶!”喜寶高興的跳了起來,撲到了趙紅英懷裡,“奶,我今天乖乖的,你下午帶我去上工好不好?我保證不吵。”趙紅英一把將喜寶抱起來,親香了一口:“喜寶真乖,奶奶給你煮蛋蛋去,你先玩著。”生火做飯,順便在上頭擱了兩個白煮蛋,趙紅英是幹慣了活兒的,趕在家裡人回來之前就把飯菜做好了,又把白煮蛋放到涼水裡擱了會兒,摸著不燙了這才撈出來塞到喜寶肚子上的小兜兜裡。喜寶拍了拍鼓鼓的小兜兜,笑出了兩個小梨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