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中靜默兩息,忽有人痛哭起來,更有許多人捶胸頓足,一時間整個酒館內,哭嘆聲陣陣。全然是,&ldo;悲乎吾君悲乎吾國&rdo;之聲。宋初一隔壁雅舍中,忽有人拍案而起,宋初一分明聽見刀劍出鞘&ldo;爭&rdo;的一聲。那人大聲道,&ldo;我君如此憂國憂民,我竟以言辭ru之實該以死謝罪&rdo;言至最後高呼兩聲,&ldo;君上萬歲衛國萬歲&rdo;緊著這便是&ldo;砰&rdo;的一聲。眾人立刻便知道是有人為自己的非議謝罪,這種激烈的行為,頓時引得所有人熱血沸騰,振臂高呼&ldo;君上萬歲衛國萬歲&rdo;店主步履匆匆的親自到隔壁去問了自刎之人的姓名,待群情激昂稍緩之後,便大聲道,&ldo;穆緒先生以死謝罪,大節&rdo; 以強攻眾弱這是一個士人階層自由的時代,可以隨意的抒發情懷,可以有顛覆認知的學術言論,這是一個對士人十分包容的時代,可以針砭時事,可以逆流而行,甚至可以對國君失德的行為進行指責,甚至可以指著對著國君破口大罵。然而也必須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倘若所言的確有理,不但不會被責罰,反而會得到禮遇和尊重,但君主擁有至高的地位,豈是能罵完之後發現罵錯了,隨隨便便一句誤會能了事?穆緒以死謝罪的行為雖然激烈,卻也的確是時常會發生的事情。以生命為自己的言辭擔負起責任,這是令人稱讚的行為。宋初一抿了一口米酒,醇香的味道在舌尖蔓延開來。穆緒也不是隨隨便便揮劍自裁,他是有一腔熱血一顆愛國的心,才會用自己的鮮血染上這次的聲討。有了士人鮮血的融入,這次的聲討便會更有力度。這對宋初一的計劃無疑很有利。穆緒的屍首被恭敬的請出酒館,眾士人冒雪相送。一時間,酒館裡就剩下了宋初一一個文士打扮的人,不過好在她坐在雅舍裡,並不會太引人注目。吃了些炙ròu,酒喝到一半,已經有士子返回,安靜的酒館裡又熱鬧起來。眾人滿腔的悲愴,紛紛要店家取來竹簡和筆墨,拿出自己的最高水平開寫下發自肺腑的聲討之言。整個酒館儼然變成了文學館。&ldo;先生不寫一篇嗎?&rdo;侍女不知何時也取來了竹簡,供著身子,雙手舉過頭頂。宋初一怔了一下,問道,&ldo;何人令你拿竹簡給我?&rdo;&ldo;是……&rdo;侍女有些遲疑。對面的雅舍裡一名華服青年端起酒爵走過來,&ldo;小兄弟如何知道不是這婢子想請你留下一篇佳作?&rdo;這名青年約莫二十五上下,臉盤方正,下顎蓄了短短的鬍鬚,整齊乾淨,分明是一副商人的打扮,卻沒有多少市儈俗氣。宋初一接過侍女手中的竹簡,在几上攤開,卻沒有提筆的意思,只伸手請來人坐下。&ldo;小子才疏學淺,雖心有餘而力不足,寫出來貽笑大方,難免有損此次聲討威嚴,反觀先生氣度不凡,腹內必有絕豔文章,不如一助聲勢?&rdo;宋初一微笑著將攤開的竹簡推至那人面前。那人連忙擺手道,&ldo;不敢當不敢當,在下是一介商賈,囫圇吞棗的讀了幾卷書,哪裡寫的出什麼文章更當不得&lso;先生&rso;二字&rdo;宋初一不再勸他寫,只是笑道,&ldo;既然我二人都無此才,還是安心等著看別人的吧&rdo;侍女將這人那間雅舍裡的食物端出來,與宋初一的放在一起。&ldo;在下餘奢,是楚國商人。請教先生高姓大名。&rdo;餘奢拱手問道。宋初一注意到他方才還稱&ldo;小兄弟&rdo;,轉眼間卻稱&ldo;先生&rdo;,她沉吟一下,道,&ldo;宋懷瑾。&rdo;&ldo;懷瑾?難道是那位解衛國之危的懷瑾先生?&rdo;餘奢驚訝的看著她。宋初一亦是一副驚訝的表情,&ldo;餘奢兄怕是訊息有誤吧,解衛國危局的,不是閔遲先生嗎?&rdo;宋國上上下下都覺得此次衛國與宋國得以修和,是閔遲斡旋的結果,大多數人還不知道有個宋初一。宋初一之所以有些名聲,是因為昨日那番弱國爭霸論,她的名聲也僅僅止於濮陽城,甚至可能只有這一條街上計程車人知道,根本比不上閔遲。&ldo;哈哈,明人不說暗話,我等商人訊息最是靈通,宋衛修和,閔遲先生只是明面上的,但懷瑾先生功不可沒。&rdo;餘奢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