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2頁

&ldo;老朽的確不懂。&rdo;相子聲音絲毫不怒,但眼神似要在莊子身上剜兩個洞。&ldo;不過難得看到一個順眼的道家人,自要討教一番。&rdo;言下之意,就是看著莊子特別不順眼。&ldo;那請便就是了。&rdo;莊子淡然一笑。言語佔了上風,可是相子卻皺了皺眉。這才發覺自己被下了套,方才問題竟是被莊子輕鬆繞開。眼下話已經說到這個地步,就不好再繼續盤問。宋初一轉身向右,微微躬身施禮,&ldo;請前輩指教。&rdo;&ldo;既是辯論就不分學道先後。&rdo;相子微微拱手,開始發問,&ldo;你在《滅國論》中言。人有欲,故而生出時間萬種惡,主張以道家無為之說使人淡薄,豈非變相的滅欲?豈非有失人倫之道?&rdo;如今主流學派中,都有談到人之&ldo;欲&rdo;,對於不好的,多是主張用各種辦法加以約束,卻沒有任何一家是宣揚滅掉人之的。相子並非無緣故的跳出來出風頭,而是要為逐漸衰落的法家扳回局面。當世。之所以有百家爭鳴的局面,是因為各家都想證明自己的學說才是最合時的、最實用的,所以相子作為發問一方,主要是抓住《滅國論》中的漏洞進行抨擊,證明《滅國論》根本無以治世。在駁倒宋初一之後,他可以再加以說明法家足以種種好處,達到宣揚法家的目的。只要得到國君的認可,並得重用,法家才能夠再次崛起。這次宋初一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舉世皆知。秦國又是藉助法家人才強大起來。對法家的好處自然知之甚深,相子就是看準這次機會。才會親自出馬。&ldo;相子言重了。&rdo;宋初一直身,&ldo;道家一向主張一切順應自然,從不助長什麼,亦不絕不會扼殺什麼。滅國論中不過是主張用道家言論教化民眾,道家人因明白,道法自然,順應天命,故而淡薄。我既未強迫人滅欲,又何來&lso;扼殺&rso;之說?&rdo;&ldo;既然如此,怎能保證別人能接受你言論主張?滅國論之說,治國無用乎?&rdo;相子直指根本,但他也意識到道家學說,無論怎樣都能轉圜,想把宋初一駁到啞口無言很難,因此變了策略,一邊駁,一邊用法家作為對比,一樣可以達到目的,&ldo;人因有欲,而生法賭,可謂無法不成國,我法家專注法、術、勢,富國強兵,重法、變法一段時間便可見成效,敢問如何能見《滅國論》之效?&rdo;宋初一本就沒想辯贏,卻也不能輸。她微微側頭,道,&ldo;儒家治國無用乎?禮義仁德教化庶民,何以見效?滅國論本就不是治國實用之道,而是引導人心平和向善之言論,因此懷瑾無法回答相子所問。&rdo;本來的出發點就不同,不是一條道上的,所以沒有什麼可比性,難以用法家學術推翻《滅國論》,就算相子本人能把宋初一駁倒,也難以證明法家學術更強。到這個地步,相子的目的也達到了一部分,以他的身份地位,再糾纏下去難免顯得沒有風度,遂沉吟一下,拱手道,&ldo;倒是老朽偏執了,多謝賜教。&rdo;&ldo;相子言重。&rdo;宋初一還禮。相子起身回位。這是正經的學術交流與較量,就算落下風,抑或辯輸了,也不會有人惡意嘲笑,更何況在此之前,在場的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滅國論》本質。&ldo;在下儒門吳繼。&rdo;隨著相子入座,儒家後排有人站了起來,&ldo;據聞宋先生主張滅巴蜀,並且以計謀亂蜀……既然先生主張道家學術,為何做此滅人國之事?&rdo;宋初一道,&ldo;據說……也不過是傳言而已,秦公在此,您大可問清楚。&rdo;贏駟主動開口道,&ldo;巴蜀之亂已經近百年,近來更是愈發不可收拾,豈是宋子可為?我大秦平桀紂之亂,先生如此說,是質疑我秦國別有居心?&rdo;不僅解釋,而且倒打一耙。吳繼一時不知如何接話。坐在左下的墨家大弟子開口道,&ldo;言歸正傳,老夫倒是覺得相子提議甚好。我等不能證明山東六國流傳的爆逆言論是宋懷瑾所為,但宋懷瑾也無切實證據證明不是自己所為,事情至此,總要給天下一個交代吧?&rdo; 前世今生緣墨家鉅子年事已高,因此並未親至,只派了坐下大弟子曲錮前來。墨家無意為難宋初一,也無意與秦國對立,只要宋初一肯發誓,便沒有再追究的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