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2頁

看著手裡的虎符,閔遲心裡百味具雜,這是他一直想要的東西,可惜時機不對,君主的動機不對。魏國是閔遲心底欲效命的國家,初入魏國的境況很糟,但閔遲一直期待魏王有一天能倚重自己的才華,予以重任,並且他一直為此而努力著,可惜魏王決斷早已不似早年那樣果斷,將他控制在身邊,又不中用他。所以他籌劃兩年,終於逮到一個絕佳的機會殺了蜀王,選擇了一個他認為比較好影響控制的君主。然而,命運弄人,這位敦厚的君主竟也對他起了疑心。&ldo;我王!&rdo;一名將軍正要勸諫阻止。魏赫打斷他的話,&ldo;四萬人馬由安陵、長社調集,已趕赴山陽,閔將軍請速去會和。&rdo;惠施一驚。立即道,&ldo;我王,安陵、長社實非明智之舉!大軍千里迢迢跋山涉水,所需時間長、耗費糧餉不說。待趕到之後,戰力大打折扣,請王上收回成命!&rdo;&ldo;請王上收回成命。&rdo;一半文武大臣齊齊附議。魏赫將竹簡丟在案上,&ldo;先行已有齊將軍率援軍過去,閔將軍這四萬人馬是增援,此事就這麼定了。&rdo;安陵、長社那一帶是公子嗣的封地,公子嗣被圈禁,但是實力仍舊在,若是一朝破出牢籠。極有可能掀起兵變,那塊地方原駐守的軍隊是一個巨大的隱患,此時調出來充當戰場先鋒,多半就戰死沙場了。眾人明白了魏赫的用意之後,再看向閔遲的眼神就略有不同了,有的同情,有的猜疑。有的疑惑……這時所有武將都暗自慶幸,虧得不是讓自己領兵啊!誰都知道,公子嗣封地上的守軍有大半都是親兵,他們也不是傻子,千里迢迢的奔赴戰場分明是叫人送死,能乖乖服從調遣?別說打仗了,這批人能不能帶到戰場還很難說啊!眾人生怕再出言阻止會被劃分成公子嗣舊部,紛紛緘默。惠施再次勸諫,&ldo;我王,長社是邊境守軍,輕易挪動,恐韓國會趁虛而入,畢竟從長社到大梁距離並不遙遠。且道路暢通……&rdo;&ldo;補充兵力的事情已交給李將軍了。&rdo;魏赫道。惠施的心已經涼了半截,卻還是堅持道,&ldo;我王,老臣曾聽聞過鄉間有一窮戶家衝進一夥強盜,搶了一隻雞,他認為家裡招賊是東牆倒塌不能防人入室的原因,於是費盡力氣把西牆拆了壘起西牆,誰知次日竟有賊從東邊而入。&rdo;惠施懇切道,&ldo;四面皆敵,我王拆了東牆,又豈是一日能夠補上?賊人說不定就趁機而入了!請我王三思。&rdo;既有丞相不避嫌的開了頭,便有人跟了附議。&ldo;韓魏如今還是盟國,丞相慎言。&rdo;魏赫承認惠施所言的確有道理,只是,&ldo;寡人密令早已發出,惠相之言大善,寡人會令人將後續補充準備妥當。&rdo;惠施身形微晃,微微拱手,不再多言。次日。傳言惠施在官署昏倒,御醫搶救過來之後送回府內養病。惠施悲痛之下掙扎著從病榻上爬起來,寫了洋洋灑灑一千言的辭官書,立即便讓人呈送到魏赫案上。這一封辭官書字字泣血,但因為表達的東西太現實不免顯得有些尖銳,導致魏赫既痛心又刺心,忍了兩日,終於咬牙親至惠施府邸探病。惠施自二十多歲便才名在外,他也曾四處求官,皆不如意,甚至屢屢遭驅逐,他負氣返回家中專心做學問,從此以後再也不曾出來求官。十年之後因莊子的一句評價,他學富五車的名聲漸漸被世人所知,於是事情顛倒過來,列國紛紛派使者前來以高官厚祿相邀,皆被他拒絕。直到魏國派公子n為使者親自相請。這樣一個人,傲骨傲氣豈是尋常之人能比?彼時,惠施被公子n說動,親自至大梁與魏惠王一晤,言談間,被這位君王的見識和才華折服,縱然他知道魏惠王身上有許多不足,即便只是個外相的位置,他還是義無反顧的留在了魏國,盡心盡力謀劃。惠施的名家學說是研究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及變化,因此看待問題比常人更深徹,以他幾十年的閱歷,如何瞧不出自己現在的處境?現在聽說魏王親自前來探病,惠施亦提不起任何興致,只對守在榻邊的兒子道,&ldo;說我還在昏睡。&rdo;惠章有些吃驚,壓低聲音道,&ldo;父親要避而不見嗎?&rdo;&ldo;不,君王若非要進來,豈能拒之門外?你照辦便是。&rdo;惠施無力的閉上眼睛,喉中微澀,&ldo;替我轉達一句話給王上……&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