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若不是我顧念與華氏緣分一場,絕不會多管閒事。&rdo;楚定江翻著面前的摺子。取出其中一個推向華宰輔,&ldo;你這是在把華氏往懸崖上推,不過你做的是好事。&rdo;那是華宰輔上書為凌子嶽求情的摺子,他何嘗不知,就算這次凌子嶽真的逃過一劫,可一旦沾上關係,皇帝肯定會更加戒備,一個當朝宰輔,一個手握重兵的大將軍,若是聯合起來。大宋江山必然傾塌。華宰輔想為凌子嶽說句話,可無奈顧慮重重,所以那摺子已經寫好三天了,卻遲遲沒有呈上去。他很快從驚怒中平靜下來,恢復了往日的冷靜睿智,&ldo;你幾番來勸我歸隱,目的不是為了保住華氏吧?&rdo;就算他歸隱,華氏的權勢影響也不會驟然消失,皇帝亦不一定會放過他。不過這麼做至少能夠保住華氏一部分血脈和實力。可是一旦華宰輔歸隱。等凌子嶽死後,大宋的危相就顯露無疑。楚定江所做的事情,於大宋不利。華宰輔不得不深想一層。&ldo;想必你覺得自己現在是騎虎難下?&rdo;楚定江手指輕輕敲著奏摺,氣定神閒的道。&ldo;大宋什麼都不缺,唯缺一個好皇帝。&rdo;華宰輔眉心一跳,下意識的看了看窗外。沉默兩息,華宰輔皺眉。&ldo;你是何意?&rdo;他覺得騎虎難下是真的,此時突然撒手,於國不利。若是硬著頭皮堅持下去,早晚會和凌子嶽一個下場。他原以為自己會死在前頭,可沒想到凌子嶽先倒下了。一向沉穩隱忍的凌子嶽,怎麼會突然放開手腳?華宰輔目光沉沉的看了楚定江一眼。楚定江知道他心中所疑,便直接轉了別的話題,&ldo;您覺得,大宋文人缺骨氣嗎?&rdo;華宰輔沉吟片刻,&ldo;文人缺的不是骨氣而是缺血性。&rdo;&ldo;文人不缺骨氣,也不缺血性。&rdo;楚定江為了解儒家現狀,經常讀當代備受推崇的儒士著作,&ldo;他們顯得懦弱,是因為巴掌還沒有結結實實摑到自己臉上!受儒家思想薰陶,註定他們會一步步退讓,只有到退無可退的時候,才露出一身倔強不屈的硬骨頭。&rdo;所以,他們說&ldo;是可忍孰不可忍&rdo;。&ldo;我話就到這裡。&rdo;楚定江指頭一頓,站起身道,&ldo;望你三思。&rdo;華宰輔見他要走,語氣急促起來,&ldo;我想知道你當年究竟為何離開華氏?&rdo;&ldo;因為我不想再將今生今世捆在華氏。&rdo;楚定江閃身出屋。華宰輔注意到他用了&ldo;再&rdo;,腦海中閃過一念,但旋即又否定。子不語怪力亂神,華宰輔也是儒家。他仔細思量了楚定江的話,並設身處地的一想,果然如此!假設他只是個普通士子,如果有鐵騎要將自己踐踏到塵泥裡去,他必定會奮起反抗,可是火沒有燒眉毛便會覺得有時間從容去想應對之策。讓宋人感覺到切切實實的危機感與憤怒感,他一個人突然主動隱退肯定不行,還要加上……凌子嶽的血,以及大宋的慘敗。凌子嶽活著,可能會守得邊關安寧,可他若是死的冤枉,以宋人的心態,大部分人不敢將罪責都怪到皇帝頭上,而是會一腔怒火潑向遼國,可是心裡對皇帝難免會有痛恨怨言。大宋的當務之急,是要激起宋人的血性,其次是擁立新帝。而華宰輔只需要在這件事情上潑油以助火勢,他拿捏好分寸,上奏為凌子嶽說話,然後被牽連罷職,避開這場風波,待大宋亟待人撐起重擔時,他再出山……若不破而後立,就算今日凌子嶽打下了析津府,能守的嚴嚴實實,來日凌子嶽一死,遼人定然會奮起反攻。兔子急了尚且會咬人,何況是一頭瘋狼!把一國之安危,繫於一人之身,實在令人憂心無比。不如把這撐著天的神龜殺了,血潑在宋人的臉上,讓他們眼睜睜的看著天塌下來,若不再奮起反抗,只有等死的份……&ldo;好險峻歹毒的計策!&rdo;華宰輔吁了口氣。擁立新帝,華宰輔不是沒有想過,可是趙氏根本沒有合適的人選。太子不必提,華宰輔一直在逮他的把柄,想找個適時地時機參奏,那多如牛毛的錯處,實在讓人看不下去。其次是二皇子,他好武,性格剛硬很武將風範,可是疏於讀書,做事太沖動。三皇子太小,若是他登基,大宋非得亂成一鍋粥,因此一時半會也是指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