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qududu。)
第一百一十五幕 東西日本的新生
當一個人往左走是懸崖,往右走是火坑,前後都是厚厚的石牆無法通行,而往左往右都是死的時候,那個將死之人往往會選擇拉著自己的仇人一塊死。'。GUANM。?官場…小說'正所謂人之將死——多拉一個墊背是一個——其言也善,這乃是至理名言。
歷史上的日本就曾經制定出過這種拉著所有人一起死的方案,將自己的統治區域一點一點的變成焦土,一步一步的後撤決戰據險而守,每一寸土地除了死亡什麼也不留給盟軍,炸燬所有工廠,逼迫所有平民自殺,讓盟軍即便戰勝了日本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而且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對於瘋子一般的日本人來說幹出這種事情一點也不值得稀奇,事實上他們在琉球就真的打算這麼幹過,只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而沒有徹底的執行下去。
一旦真的把日本人逼得使用這種把整個日本國都塞進炸彈裡當肉*彈的份上,固然日本從此也就可以說實質性的滅國了,但是無論是華夏還是蘇聯都再不可能從日本人那裡得到什麼好處了,相反還必須為此付出與獲得不成正比的損失。
賠本的買賣自然沒有什麼人願意去做,為了避免這種糟糕的狀況發生,雖然明面上說是一定要讓日本人無條件投降,否則絕對不接受任何條件,但是事實上無論是華夏還是蘇聯在日本投降之前都向其做過一部分保證的。
在這些保證之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保證日本天皇的人身生命安全,並且一再保證不會逼迫日本取消天皇制。維護裕仁天皇在日本的統治。
畢竟最終的投降詔書還是要由裕仁來簽署,如果明知道自己在簽署詔書之後會被押上法庭接受審判,而審判的結果幾乎可以百分之百確認是死刑,那麼傻子才會在詔書上簽字。左右不過是一死,還不如直接來一個玉碎說不定還能青史留名,又何必去籤那勞什子的投降詔書給自己臉上扣一頂屎盆子之後再去死?
當然,無論是羅傑還是蘇聯人都不願意看到裕仁或者是其他任何一個皇族繼續統治日本。哪怕這個天皇僅僅是一個傀儡也不行。
在羅傑所在的歷史上美國人沒把天皇拉下馬是出於維持日本穩定以對抗蘇聯的需要,而現在無論是華夏還是蘇聯都在琢磨著怎麼增大自己在日本的影響力,讓日本變成一個徹底的傀儡國。那麼自然天皇就是必須要除去的目標了。
只要天皇還存在,那麼日本就在精神上仍然是統一的,這不符合中蘇兩國的利益!
於是在商議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之後。中蘇雙方正式向日本承諾保證裕仁天皇的皇位,維持日本的皇室統治,打消了裕仁簽署投降詔書的顧慮。
除此之外,考慮到未來在日本的傀儡政權之中必然要有一些日奸作為代理人,對於這些代理人自然要給他們一些甜頭的,所以中蘇雙方又向日本的諸多財閥承諾了保證他們的一定利益等等的條件。
自然的,能夠得到這些利益保護的都是投靠佔領者的派系,至於那些冥頑不靈之輩,無論是作為佔領者的中蘇還是作為日本內部不希望太多分潤利益的投降派都不待見,這些人的下場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總之。在做出了一系列或者無關痛癢,或者留有後手的保證之後,已經窮途末路的日本人終於別無選擇的投降了。而就在日本人宣佈投降的第一時間,吳耀便出現在了朱可夫的面前,代表華夏和他商議日本投降的具體細節。
儘管當朱可夫看到因為聽聞日本投降的訊息而火速趕來的瓊崖外交長官吳耀的時候恨不得一腳踹死這個在東京之戰半點力氣沒出。現在又跑過來摘果子的傢伙,可是為了蘇聯的國家利益,他還是忍住了,不但忍住了,還裝作沒事人一樣和吳耀“心平氣和”的談起了戰後對日處理的問題,一副其樂融融的架勢。
兩人商議的第一條吳耀便提出投降儀式和簽訂條約的地點必須是日本馬關港的春帆樓!為了能夠在這個時候派上用場。之前對日本進行大轟炸的時候瓊軍還特意避開了這個地方,讓春帆樓得以完整儲存。
對於吳耀的這個要求朱可夫自然沒有任何異議,既然華夏人想要出一口馬關條約的氣自然可以成全,反正簽約地點這種細枝末節的小事完全無所謂,在哪裡簽訂也不會影響條約的內容。
相比較於簽約地點而言,朱可夫以及所有的蘇聯高層最為關心的問題還是領土的分配問題。
對於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