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1部分

起勁,蘇聯人不樂意了,心說本來說好了一人打一邊,大家互相配合你進我出,我出你進,怎麼突然說不打就不打了呢?這不是耍人麼!

對於蘇聯人的不滿羅傑自然懶得理會,只是推說一場大戰之後物資儲備不足,需要等上兩三個月之後才能夠有足夠的物資繼續進攻,在此之前如果你們蘇聯想要打就自己打,反正我們瓊崖是不會去湊熱鬧的。

對於耍賴皮的瓊軍蘇聯人很無可奈何,不過反正斯大林同志也沒有指望過靠著瓊崖來打敗日本,而且,至少瓊崖海軍仍然在源源不斷的幫助他們運輸補給品和軍隊前往日本本土,至於陸上的戰鬥,他相信偉大的蘇聯紅*軍會像碾死一群螞蟻一樣擊碎東京這個大蟻巢。

當歷史進入到了1939年1月的時候,蘇日雙方在東京附近都已經集結了大量的部隊,其中蘇聯人有近30萬人,坦克1380輛,裝甲車4200輛,火炮6000門,飛機1600架。與之對應的是日軍為了守衛東京集中了86萬缺乏訓練的部隊,坦克210輛,裝甲車690輛,火炮1200門,飛機470架。

東京地區的大戰一觸即發。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qududu。)

第一百一十四幕 無條件投降

蘇軍負責指揮東京之戰的將軍是斯大林大鬍子的心腹愛將——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同志,而將要和他一決高下的對手則是親自披掛上陣的所謂“御駕親征”者裕仁,不過具體實際上日軍是由誰指揮那就說不準了,和往常一樣,裕仁的身份仍然是一個勝利雪茄似的吉祥物。''

早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朱可夫的心裡就已經有了一些關於集中使用坦克作戰的不成熟的想法,而在看到中日之戰中瓊軍對於坦克和裝甲車的運用之後讓他更加確信了自己的想法的正確性,於是在他的堅持下,蘇聯人消耗了大量的運力往日本地區運輸坦克和裝甲車。

朱可夫毅然決然的決定將日本作為自己裝甲兵運用的試驗場。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朱可夫選錯了目標。

在歷史上的諾門坎之戰中,朱可夫同樣大規模的集中使用了手中的裝甲兵力量,雖然沒有達到德國人閃電戰那種出神入化的程度,卻也是給了缺乏反坦克能力的日本人一個大的教訓。

然而此時卻是和那個時空的諾門坎大大的不同,在默默忍受瓊軍優勢裝甲兵肆虐長達兩年多的日軍這裡,朱可夫手中的T…26輕型坦克、BT…7快速坦克無疑已經顯得相當落後了。

就像是一個世界重量級拳王的陪練突然間遇上了個街頭混混揮舞著拳頭上來打架,對於混混的拳頭自然是相當無視的。

雖然無論是T…26還是BT…7這兩種坦克在眼下的39年都算的上是不錯的坦克。而且他們的重量都非常輕,比較適合日本的作戰環境,但是毫無疑問,這兩種坦克在日本陸軍專門為了對付瓊軍而研製出來的三式和四式戰車面前根本沒有還手之力,效能上的差距可以說是壓倒性的。

在和瓊軍的作戰中,日本人的裝甲部隊完全無法與瓊軍的輕坦克甚至是步兵戰車正面對抗,這讓日本陸軍感到極其尷尬。

而在戰鬥之中。日本人也認清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其實就是坦克本身。

面對著瓊軍裝甲部隊的壓倒性優勢,日軍高層將戰車定位從步兵支援優先轉為對戰車優先。並以準備改造既有戰車的方式解決這個困難局面。

比起研製一款新型戰車來,在現有基礎上改造是非常便捷的選擇。很快,改造版的九七式中戰車和加強版一式中戰車研製完成並開始配發部隊。

但是。很快日本人就發現這些小打小鬧的改裝並沒有取得什麼太好的效果,日本人寄予厚望的47毫米坦克炮根本無法對付瓊軍任何一款坦克,就只有步兵戰車還能夠勉強應付,這顯然不能讓人滿意。因此日軍決定接下來所研製的三式戰車必須安裝75毫米級別的坦克炮以與瓊軍的坦克抗衡。

不過這時日軍才發現一個問題——目前自己的手頭上根本沒有75毫米級別的坦克炮可以使用,馬上研製新型坦克炮時間根本不允許,等到研製出來的時候說不定瓊軍都已經打到東京城下了。

而如果想要快捷的獲取坦克炮的話以高射炮來改裝是個不錯的辦法,可是日本高射炮的效能更糟,完全拿不出手,無法像其他國家那樣將高射炮改為坦克炮使用。

無奈之下,日本只得選用重量較輕、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