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倍加掛心,焉能將此事洩給外人知道?以往倆人也並不是說不關心明湛,但是自從鳳景乾要回帝都,儀駕遇險一事後。倆人對於明湛的重要性有了重新的認識,明湛只是離開這麼幾天,帝都已是風雲暗湧。若明湛真的出點兒啥事,帝都只怕得翻覆了天地。沒有什麼比太平安寧更加重要,這是鳳家兄弟共同的看法兒。所以,有關明湛在福州之事,鳳家兄弟非常默契謹慎的瞞了下來,沒給任何人知道。至於是不是有什麼人猜得到,那就不是鳳家兄弟能控制的了。不受鳳家兄弟控制的事情還有很多,譬如,兵部尚書顧嶽山下臺一事。衛太后處置了魯安侯,再命三司重審鳳祈年大逆不道詛咒帝君一案,眼瞅著魯安侯這一系算是完了。當然,此案的影響不止於此。鳳祈年是大鳳朝開國以來,為數不多的由宗人府轉到三司大堂受審的宗室。且,在此,宗室與內閣相對峙的情形下,鳳祈年落到三司的手裡,這簡直是內閣夢寐以求的事情啊。這件事標誌著:內閣與宗室之爭,內閣再一次佔了上風。但是,李平舟沒料到,宗室還擊的一刀來的這樣快,又這樣狠。傳的沸沸揚揚的&rdo;棲鳳山崩天降神鐵&rdo;造假一案,有了新的眉目,內閣相輔之一‐‐兵部尚書顧嶽山身陷其中。內閣拿出明確的證據表明:那些足以將山丘炸塌的炸藥,就是從兵部弄過來的。連同每次兵部購買炸藥,下屬如何私帶夾藏,一筆筆的記錄,極其清晰。能把小山丘炸平,所用的炸藥量絕對不是個小數目。甚至還有顧嶽山收買徐秉堂的助手,如何套出最新的炸藥配方,而後弄了這一出&ldo;棲鳳山崩天降神鐵&rdo;的鬧劇,其意就在愚弄太后娘娘與百官,進而達成不可告人的目的,云云。反正是真真假假,一時說不清楚顧嶽山到底是清白還是冤枉。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人證物證俱在,縱使顧嶽山真的無辜,他也得暫停工作,接受審訊。何況,人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哪怕顧嶽山對於神蹟造假一事一無所知,但,只要炸藥真的與兵部有瓜葛,顧嶽山就有逃不開的罪責。在此風雨飄搖之際,換掉兵部尚書,絕對不是什麼好的選擇!李平舟一時犯了難。衛太后微微一笑,如果不是明湛的安排,她也要為兵部尚書的人選犯愁了。而今,眼下卻是有一個最好不過的人選。213、更新 &ldo;平陽侯?&rdo;饒是李平舟,亦對衛太后的提議難免驚詫。衛太后微微一笑,&ldo;兵部尚書之位,乃重中之重。顧嶽山一去,朝中百官若想挑出一個如他這樣熟悉兵部的,倒是不難,左右侍郎皆是老臣了。只是,兵部尚書之責並非僅限於這些庶物,難得的是德望能夠使兵部懾服,省得再無端生出是非來。這樣一想,人選就不多了。&rdo;&ldo;我記得先時皇帝就說過,平陽侯於西北多年,如今年紀大了,皇帝早就有召平陽侯回帝都榮養的意思。平陽侯德望自不必提,這是仁宗皇帝與太上皇親自使出來的人,對朝廷,對皇帝,都是忠心不二。&rdo;衛太后道,&ldo;再者,平陽侯戰功赫赫,召其回帝都,定要有地方安置。如今看來,兵部尚書一職豈不正合適麼?&rdo;平陽侯能回帝都,坐鎮的不僅是一個兵部,哪怕帝都兵馬都會懾於宿將,帝都亦可以安靜一段時日了。李平舟道,&ldo;只是平陽侯若回帝都,那陝甘的十萬兵馬……&rdo;衛太后一笑,&ldo;令平陽侯世子接掌即可。&rdo;平陽侯父子在西北經營的時間太久了,大同府的宋遙趙令嚴不必提,這倆人能坐穩大同將軍的寶座就不錯了。其餘遼東方漸同、宣府劉易山,或多或少都與平陽侯府有些交情。西北防線,沒有哪個比得上平陽侯的威望。西北大軍,自然以平陽侯為首。衛太后倒不是忌諱平陽侯府,只是,不論為君之道,還是為臣之道,都要懂得&ldo;進退&rdo;二字,方能長久。平陽侯回帝都,能享尚書之位。介時,平陽侯府父子二人,一個權掌兵部,一個權掌西北,這樣的榮寵,誰也不能說朝廷薄待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