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認,李小龍的功夫不是偶然的,證明他有實力、有潛力……但李小龍的成功不屬邵氏,而屬對手嘉禾。對邵氏公司的人來說,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小龍的朋友,棍王依魯桑杜看過此片後說:

“李小龍在該片中,將他的截拳道向前推進了一步。李小龍一慣主張在極短的時間裡,發出最大的力將敵手打敗,最妙的就是一拳或一腳取勝。他很少考慮這個問題:若遇到旗鼓相當,或氣勢勝於他的敵手,不可能在一瞬間打敗敵手,甚至還會被敵手打倒,真是這樣,該怎麼辦?”

“羅禮士就是這樣的一位強大的敵手,李小龍的快攻戰術一時撼不動他,還被羅禮士擊倒在地。這時候,李小龍機智果斷地變化戰術,以虛對實,以慢消快,以退為進,以柔克剛。目的在消耗敵手的體力,洞察敵手的套路,伺機反擊,而克敵致勝。”

“這些中國的古老武道之術,李小龍曾多多否定,多多嘲弄,現在又當至寶拾起——這還是他的截拳道,一切招數都可為已所用,目的惟有一個,打敗敵手。”

“我看《猛龍過江》,李小龍與羅禮士在古羅馬鬥獸場的戲,不覺得是在看戲,而是倆人真正在講手,在比武,在生死博鬥。最後是羅禮士死了,那是電影的安排。”

不少電影界人士對李小龍的導演藝術也充分地肯定,認為他可與功夫片明星級大導演羅維比肩,在真實感方面還勝於羅維。好些年後,影評家澄雨在一篇系統評價李小龍電影的文章中,是這樣比較羅李的導演手法的:

“在處理手法方面,這部戲和羅維的處理也有很大的分別。羅維喜歡用蒙太奇、用剪接來拍攝打鬥場面,更喜歡用特寫表現對手中拳或被踢中的場面。他的鏡頭是主觀的,常出現李小龍面對鏡頭連踢三腳或連打數拳。但在《猛龍過江》中,李小龍卻喜歡用中鏡和長鏡,李小龍的對手不是站在銀幕的左右兩邊,就是90度的互相對峙。這樣的拍攝方法接近拍攝舞臺劇或擂臺比賽。羅維較主觀的處理,強調於打鬥本身的感官刺激,以及暴力的震撼力。李小龍的處理是較客觀的,重表演,殺氣不象羅維那麼重。不單隻處理和羅禮士決鬥的那一場如此,整個《猛龍過江》也如此。”

第十八章 將相不和 李羅相爭匕首見

與大導演羅維的裂痕漸深。他說:我未來港,羅維導的片充其量只賣得100萬。羅維說:不是我的指導,他還在好萊塢跑龍套,焉能如此走紅?他們由合作關係變得形如路人,互不理睬。終於一天,他衝到羅維跟前,破口大罵,尚不解恨,撥出鋒利的匕首,欲取羅維身家性命……

自李小龍加盟嘉禾,一位權威人士把李小龍、羅維稱為鄒文懷門下的大將與丞相。

還在泰國拍《唐山大兄》的外景,李小龍與羅維“將相不和”的小道訊息,陸續傳至香港。鄒文懷矢口否認,還說,李小龍染有美國人的作風,喜歡直來直去,若一聲不吭,那才叫怪。

鄒文懷從大局出發,竭力為李羅間矛盾打掩護。拍《精武門》,在香港,李小龍、鄒文懷、羅維等人都是記者與公眾關注的物件,李小龍對羅維的不滿擺到臉上,鄒文懷再怎樣掩蓋都無濟於事。

李小龍對羅維的不滿僅是工作上的,他雖是個演員,卻要求劇組的人像他一樣投入。他指責羅維導片時心不在焉,尤使他惱火的是,鏡頭正在拍攝一個十分感人的愛情場面,而羅維卻在收聽半導體裡的賽馬訊息。

李羅不和已是公開的秘密,報上多有渲染。一個是大明星,一個是大導演。李小龍年輕氣盛,脾氣暴躁,老子天下第一。羅維較他穩重老成,內心亦十分驕傲,憑他的老資格與顯要地位,豈能容忍一個演員在他面前指手劃腳!

鄒文懷憑他高超的手腕,多方調和,二虎暫且能在一座山上相處,李小龍與羅維,至少面子上還過得去。

李羅矛盾的升級,卻是《精武門》上映,獲得400多萬鉅額票房收入之後。按理,他們合作的《精武門》獲得如此巨大成功,會抹平他們之間的裂痕,可李小龍老子天下第一的脾氣,首先就決定了他們的關係好不了。

李小龍在接受記者的採訪中,大言不慚談自己付出的心血,作出的巨大貢獻,起的關鍵性作用——一句話,沒他李小龍,就沒有《精武門》的成功。

若是鄒文懷,會讓李小龍胡吹海誇,風頭出盡,甚至還“錦上添花”,再多多褒獎一番,目的是籠絡住李小龍,讓其為嘉禾多多效力。

羅維卻不能,他沒鄒文懷這麼深的“內功”,他原來就受了李小龍一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