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平炎落難,如今舒承志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不可逆轉,所以迫於舒承志的壓力,望東城其他人多多少少也要派點人意思一下。
一家派幾個出來,這麼多幫派也能湊個幾百,就算戰鬥力不行,總也能湊個數。
雷霆會這邊不用說,肯定會全力以赴,康新可不會顧忌雷霆會的存亡,地窖裡那些武器會毫無保留的全搬上來。
這零零總總就將近兩千人了,即便分佈在整個望東城,每公里還有30人呢。
更何況望東城四周地形崎嶇,能走的路並不多,即便算上輪換休息,關鍵位置至少也有幾十人。
他們雖然選了一個人數少的地方,但是這樣正大光明的衝過去,初期肯定會遭遇至少四十人的阻攔。
不要以為地網是精英,而且人數優勢,就一定穩操勝券,一百個地網精英對戰四十個各幫派湊出來的烏合之眾,反而是地網這邊劣勢。
因為地網的長槍太少,手裡帶著的大部分是手槍,更別說一大半都是袖珍手槍,超過十米命中率和射程都會大幅降低。
即便是正常手槍,有效射程也比想象中要短得多。
大部分警察的實戰射程只有十米,即便是地網,二十米往上的命中率也就只有七八成。
只有極少部分槍法精湛的地網,有一定把握五十米內命中敵人。
兩個用上千顆子彈練習射擊的槍手,使用警用手槍隔著五十米無掩體對射,清空彈夾後無人受傷。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長槍呢,即便是噴子,打獨頭彈也比手槍準。
再垃圾的步槍,只要能打上一兩百槍,也至少能在一百米外打中人。
手槍與長槍的效能差距實在太大了,只射程就根本沒有可比性。
而要算上火力投送能力和殺傷力,那就更是不在一個賽道了。
即便在五十米內的城市巷戰裡,也經常有一把衝鋒槍壓制十幾把手槍的案例。
手槍只適合壓制無槍目標,從來就不適合槍戰。
按照姜毅最初的計劃,這些人的看守不會太嚴,他們透過是很可能這些人根本就在偷懶,沒有巡視,那就不會有戰鬥。
就算有人巡視,也會被地網先行的偵查人員發現,然後秘密暗殺,之後大部隊迅速透過。
如果巡視的人數太多,或許會爆發戰鬥,那也是在地網偷襲先手之後。
雙方的距離很近,而且在全面戰鬥開始之前,起碼有三分之一的人已經被地網幹掉了。
可現在要吸引注意力,那就要故意暴露行蹤,在突圍的時候就要正面開打了,而正面的戰鬥力對比懸殊,他們能突圍過去嗎?
從姜毅的角度看,他覺得是能突圍過去的,不是因為地網多麼精銳,而是祝平炎承諾過的援兵——否則他也不會同意。
但是從對方的角度看,肯定是希望他們無法突圍,起碼短時間內無法突圍,而且從戰力對比上來看,這個希望也很符合現實。
一旦短時間內沒有突圍,其他地方就會有人去支援,突圍難度就更大了,按照正常思維,祝平炎就該撤退了。
到時候會在野外形成一場追逐戰,那當然是人越多越好。
所以對方為什麼還要保留其他方向的人力?萬一這邊人力不夠,讓祝平炎逃走怎麼辦?
之後又否決了幾個問題,更改了一些細節,最終地網判斷計劃可行。
-
即使在會議中確定了方案,畢竟是性命攸關的事情,實際突圍之前,地網還是將突圍地點再次調查了一遍,確定這裡沒有忽然的增派人手,之前的計劃可以正常執行。
在偵查之後,祝平炎他們開拔前往匯合地點,分散在望東城的一百個地網會陸陸續續的趕來,他們需要在這裡等待一段時間。
在之前的計劃中,這個時候是最容易暴露的,一旦有一個地網被抓住,就很容易全軍覆沒。
所以每一個地網都與其小隊長保持聯絡,姜毅則透過十個小隊長,時刻關注著一百地網的動向,一旦出現意外,就立刻改變計劃。
不過這裡也只是可能出現意外而已,真出意外的機率還是很低,畢竟地網們藏了這麼長時間,怎麼可能剛好在這個時候被抓住。
雖說一百個地網都向這裡集結,聽起來好像是大動作,但實際上望東城這麼大的人流量,一百個人根本就是滄海一粟,完全不足以引人注意。
所以最終還是安然集結,之後便是沉默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