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和導彈相比,龍息的攻擊距離如同匕首,那航炮就是拳頭了。
航炮,全稱航空機炮,說是炮,但其實口徑卡在炮的最小值上,一般在20-30毫米。
武器裝備的口徑,一般受限於載具,固定火炮想做多大做多大,牽引式火炮也能做成四百毫米的巨炮,但想要完全搬上車,就得壓在兩百毫米以下。
一般來說,坦克炮的口徑在100-120毫米,而想要把火炮送上天,口徑就得一降再降。
要是把坦克炮裝飛機上,一炮就算不把飛機震散架,至少也是重傷。
況且航炮的主要作用是打飛機,單發重炮顯然是沒意義的,所以一般使用小口徑的機炮。
但縮小口徑,就意味著縮減攻擊距離,航炮的射程普遍在兩三千米,對於空戰來說,等同於貼臉扯頭髮了。
這一次,飛龍罕見的擁有的射程優勢。
雙方接近到二十千米內,幾十道閃電便擊傷了近半數的戰機,到了十公里內,更是有無數的火焰噴湧。
好在火焰的速度比閃電慢得多,而且提前就能透過紅外探頭看到,所以有許多飛機透過機動避開了火焰。
至於沒避開的,大部分都墜機了,火焰吐息的殺傷力比閃電吐息高很多,瞬間就能破壞飛機。
正常來說,飛龍擁有射程優勢,應該儘量拉開距離。
不過此前飛龍的目標是找到航母,而飛機的目標是阻擊飛龍。
所以這場近距離的空戰開始之前,雙方實際上是對沖的狀態,相對速度快到三馬赫,十千米的距離轉瞬即逝。
火龍的吐息完成後,雙方就只差幾千米了,這時候再想停下來拉開距離,還沒等停住,就已經進入敵方航炮射程了。
飛龍的速度本就沒有戰機快,祝平炎也就不搞什麼卡射程的騷操作了,計劃依舊,直衝對面老家,以擊沉航母為首要目標。
不過沖上去的只有火焰飛龍,閃電飛龍還是停下來躲進了雲層裡。
畢竟閃電飛龍的速度快,有火焰飛龍在前面頂著,可以搞點騷操作。
況且閃電飛龍對艦船這類大型目標,本來就沒多少殺傷力,衝上去也沒啥用。
而衝在前面的火焰飛龍,很快進入敵方戰機的航炮射程內,卻沒有遭到襲擊。
因為在這個距離,飛行員們已經能清晰看見飛龍的外貌,一個個都驚呆了。
像是在空戰中看見自己的對手不是人類飛行器,而是一條條撲騰著雙翼的巨龍一樣吃驚。
這驚訝甚至讓很多人忘記了攻擊。
雙方交錯而過,飛龍處於射程中的時間最多也就兩三秒,有一大半的飛行員都沒能在這個時間內開火。
不斷有人在頻道內喊話,詢問是否是自己出現了幻覺。
畢竟理智上分析,自己出現幻覺的機率比看見飛龍要高。
甚至有兩個被嚇傻了,在頻道內亂喊亂叫,導致溝通效率極低。
很快亂喊的人就被遮蔽,而剩下的人則迅速得出結論。
這不是幻覺,他們的敵人不是戰機,而是有血有肉,張開雙翼,噴吐烈焰的飛龍。
這個訊息迅速上報給高層,而相比於前線飛行員的吃驚,高層要相對淡定得多。
畢竟看著報告和直接目睹飛龍衝過來,衝擊力還是不同的。
而且在雷獸出現以後,秦軍高層對這種事也有一點準備。
畢竟他們一直沒有真正拍攝到天機飛行器的外貌,既然天機存在雷獸,存在脊針爬蟲,這些飛行器是飛龍也就不那麼讓人吃驚了。
或者說相比於前線飛行員,後方的高層根本不在乎敵人是什麼。
就好像之前秦國空軍與飛龍交手那麼多次,基本只能從紅外鏡頭中看見飛龍,其實敵人是什麼並不重要。
相比於外貌,很快有更重要的情報傳來。
少部分心智堅定的飛行員,即便看見面目猙獰的飛龍衝向自己,還能不受影響的射擊。
然而射擊之後他們就發現,航炮對飛龍造成的殺傷很有限。
首先是所有空戰都會遇到的問題,雙方速度太快,對方也在不停變換位置躲避攻擊,所以大部分炮彈都落空了。
但是對於正常空戰來說,少部分炮彈命中,甚至沒有命中,只是在旁邊爆炸,破片就足以傷到飛機。
而這些飛龍,即便被炮彈直接命中,多半也只是受傷,仍然有戰鬥力。
直到現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