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利用衛星長時間的觀察地面,就只能用同步軌道衛星。
衛星距離地球越遠,需要平衡地心引力的向心力就越小,速度也就越慢。
當上升到某一個高度,衛星旋轉的角速度和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這個地方就被稱為同步軌道。
同步軌道衛星雖然也在繞著地球轉,但是由於和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所以相對於地球上的人類而言,它看起來像是靜止在天空中。
所以裝備了偵察裝置的同步軌道衛星,就如同一顆懸浮在太空的天眼,時刻觀察地面的情況。
這顆天眼才是最理想的偵察衛星。
它只有一個缺點。
太高了。
近地軌道衛星可以在地球200公里外旋轉,在天氣晴朗時,無論是坦克還是飛機,甚至是單個步兵的行動它都能看到。
然而同步軌道衛星,距離地面足足3萬六千公里,是近地軌道衛星的一百多倍。
這麼遠的距離,看地面的山川河流倒是很容易,或者也可以觀察下城市的建築佈局。
想要在戰時跟蹤敵人的位置,幾乎是不可能的,不要說步兵,它連坦克這麼大的目標都看不到。
即便是翼展十幾米的飛機,在鏡頭上也就是一個畫素點。
同步軌道衛星唯一能追蹤的,也就只有海軍了,畢竟海軍的玩意都是大傢伙,特別是航母這種東西。
事實上,也沒有哪個國家會指望同步軌道衛星來追蹤飛機。
想想就知道了,近地軌道衛星還能防備,同步軌道衛星一天到晚懸在天上盯著,如果它能看到飛機,那所謂的雷達隱形,紅外隱形,都沒有意義了。
天機沒有自己的衛星,正常情況下同步軌道衛星也看不到飛機,所以祝平炎在這方面沒有多少了解。
他也就沒考慮到,飛機和飛龍是有差異的。
這是第一次有大規模的飛龍在白天集結,飛龍比飛機要靈活得多,而且習性更接近生物。
當飛機大規模行動時,互相之間往往距離很遠,然而當飛龍大規模行動時,卻習慣離得很近。
飛龍是玩弄氣流的高手,挨著同伴可以利用同伴飛行的氣流,從而飛得更省力,所以沒有特殊命令的話,它們會自動形成龍群。
這也就導致秦國的衛星偵察畫面中,忽然出現一大塊黑斑。
他們不清楚這是什麼,但當這些東西靠近航母,航母自然會受到警告。
而後在雙方的拉扯中,秦軍逐漸猜到這東西就是敵人。
意識到這點後,祝平炎急忙就下令讓飛龍散開,不過這念頭剛傳遞出去,又立刻被他否定了。
如今雙方已經正面交戰了,即便散開,敵人也知道己方的大致位置,這個時候躲避衛星的偵察,不能說完全沒意義,只是對勝負的影響並不大。
既然如此,不如把這個機會留到以後。
至於現在……
既然雙方都是在打明牌,那就不用遮遮掩掩,可以殊死一搏了。
無論是面對敵機還是導彈,飛龍的速度都無法逃脫,但相比於航母,飛龍的速度是足夠快的。
所以飛龍不玩刺客那套了,專職狂戰士,完全不顧及飛機和導彈,直接衝對方老家。
這當然導致大量飛龍被空空導彈命中,但是飛龍的數量遠超過艦載機,而且頂在前面的是火龍,大部分情況下都能扛好幾發空空導彈。
秦國的飛行員人都傻了,這還是他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滿載空空導彈,全部射出,且全部命中。
結果敵人還是衝上來了?
為什麼?
他們知道敵人的數量比他們多,但怎麼也不可能比他們的導彈更多吧?
而且看著紅外探頭中敵機那堅定飛向他們的奇怪身影,也不像是靠數量前赴後繼衝上來的。
更像是……硬扛了導彈?
這就更不可能了,沒有飛機能硬扛這麼多發導彈。
這時有人醒悟一般喊道:“他們應該是有很先進的鐳射武器,那些導彈應該是被鐳射攔截了。”
這個說法倒是也不算完全錯,確實有很多導彈被龍息攔截。
不過在密集的飛彈轟炸下,還是有很多飛龍被命中,之所以能損失這麼小的衝上來,主要還是飛龍自己能扛。
只是這其中的區別,對於秦國的飛行員來說並不重要,他們現在面臨更殘酷的抉擇。
誓死保衛航母,還是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