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空軍師的師長在白天已經丟過一次人,晚上再說什麼祝軍空軍可能來偷襲,只會更加被人恥笑。
不過這位師長沒有理會這些面子上的問題,執意下令全軍戒備。
而即便整個空軍師都在嘲笑這位師長,卻也不得不執行命令。
大秦軍紀嚴明,無論自己心裡是什麼想法,命令就是命令。
而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祝軍的空襲也的確就在路上。
白天大秦的飛機返航之後,飛龍便在六十公里外尾隨,直到敵機降落,祝平炎便一一記錄位置。
而後兩百條飛龍傾巢而出,越過前線,根據之前標註的機場位置,空襲所有停泊戰鬥機的機場。
大秦的空軍早有準備,但他們是在天機,地面沒有長距離紅外觀察裝置,再怎麼準備也不會有。
所以他們只能用雷達探測。
按照常識來說,這也是有效的手段,畢竟隱身戰鬥機也只是相對隱蔽。
一般來說,都是在特定角度,對一定強度和波段內的雷達隱身。
所以目前還沒有隱身戰鬥機,能在近距離對地面雷達隱身。
然而他們沒有想到,升級後的龍鱗,連地面雷達都探測不到。
大部分飛龍都悄無聲息的到達機場上空,只有少部分被無人機發現。
不過這也沒有太大區別,被無人機發現之後,飛龍便直接摧毀無人機,強攻機場。
由於地面雷達無法鎖定,防空導彈形同虛設,戰鬥機也無法立刻起飛,最終只能依靠無人機對抗飛龍。
飛龍的正面戰鬥能力的確不如戰鬥機,但和無人機打還是沒問題的。
只不過有時候飛龍必須放棄攻擊無人機,優先處理掉那些想要起飛的戰鬥機,而且無人機的數量也很多,很多飛龍都被炸得遍體鱗傷。
如果不是一些大型無人機也同樣沒有起飛,飛龍還真不一定能頂著無人機的攻擊摧毀機場。
而當機場的跑道被摧毀後,戰鬥機與大型無人機再也沒有起降條件,飛龍終於能安心與無人機作戰。
可這個時候,隸屬於航母編隊的戰鬥機已經支援過來。
如果調集飛龍過來圍剿航母編隊,祝平炎又擔心其他機場的戰鬥機起飛。
飛龍在正面戰鬥力上是不如戰鬥機,而且由於速度慢,到時候可能想跑都跑不掉。
所以也就不貪戀戰果,趕緊撤了回來。
這一次雖然沒有完全摧毀敵軍的戰鬥機,也差不多炸掉一大半了,已經完成目標。
畢竟這裡也不是秦國的所有戰鬥機,即便全部摧毀了,對秦國來說也是九牛一毛。
損失一百二十架戰鬥機,或者損失幾十架戰鬥機,對秦國的戰鬥力都沒有太大影響。
這一仗的主要目的,是把秦國打疼了,讓他們明白,插手天機要做好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準備。
秦國目前沒有條件兼併天機的國土,所以秦國和祝平炎之間的戰爭,說到底也只是一筆投資而已。
祝平炎不需要打敗秦國,他只需要讓秦國意識到,這將是一筆虧本的投資。
然而當祝平炎準備和秦國談判時,卻發現秦國不僅沒有放棄,反而加大了投入。
之前只是派空軍支援,現在連海軍陸戰隊都登陸了。
他無論如何都想不通,過去四大國從沒有對天機下過這麼大的決心,為什麼現在這麼大動干戈。
難道是被揍了,抹不開面子?
這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為對一個國家來說,面子有時候確實很重要。
或者可以把面子換成一個更高大上的詞。
威懾力。
但其實意思差不多。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划算的。
現代戰爭就是燒錢,真打起來,很可能會沒有贏家,雙方只是為了不讓自己輸,最後誰也沒贏。
所以能靠威懾力解決紛爭,當然才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為了維持威懾力,不能敗給程國這樣一個小國,這也算合理。
問題是祝平炎早就猜到這種可能,所以這場勝利他並沒有宣揚出去。
輿論戰或許重要,但所有輿論戰都是有目標的,對內宣傳是為了鞏固政權,壓制民眾反戰情緒,對外宣傳,則是為了拉攏盟友。
祝平炎的政權無比穩固,國內生活確實在變好是一方面,更主要的,還是因為那些絕對忠誠計程車兵,國內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