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之前。
簡單科普一下上古五帝時期的歷史。
軒轅黃帝,出生少典部族,軒轅時代,是群雄割據、戰火紛飛的亂世,由於三皇之一的神農氏統治力日漸衰微,各大諸侯開始不服管束,軒轅動用武力開始懲戒那些藐視神農氏的部族,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就是蚩尤和炎帝,軒轅帥軍在阪泉征服炎帝,在涿鹿殺死蚩尤,平定了戰亂,一統華夏,在各部族擁戴下,順勢取代了神農氏稱帝,又因為當時大地出現了與土有關的祥瑞,人們根據其顏色,稱軒轅為黃帝,國號有熊!
黃帝推演天象,制定曆法,使百姓得以掌握節氣變化,安排農事。同時,還向百姓講解生死存亡的道理,以此開化民智。
黃帝一生更生二十五個子嗣,其中,他與西陵氏的女兒嫘祖生有兩個兒子。
一個叫玄囂,住在江水之濱。
一個叫昌意,住在若水之畔。
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兒為妻,誕下一子,取名高陽。
黃帝死後,高陽繼承了帝位,國號高陽!
這便是五帝之一的顓頊帝!
顓頊帝與黃帝一樣傑出,推算四時節令制定農時,為了敬奉鬼神,制定了祭祀禮儀,以四時五行之氣教化萬民。
顓頊帝死後,他並沒有傳位於嫡傳子孫,而是選擇了玄囂的孫子,也就是黃帝的曾孫,也就是自己的侄子高辛作為繼承人。
高辛,便是五帝之一的帝嚳,國號高辛!
帝嚳的成就與黃帝、顓頊帝一樣,《史記》中記載,帝嚳在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
也就是說,在帝嚳的政策中,不偏不倚,雨露均霑,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風雨所到的地方,沒有一個人不服從。
帝嚳娶了娵訾(juzi)氏之女,生下一子,名為摯。
娶了陳鋒氏之女,生下一子,名為放勳。
帝嚳死後,大兒子摯接替了帝位,然而,摯繼位後,並沒有做出什麼成就,也沒有像他父親一樣受到百姓愛戴。
於是帝位順承他的弟弟放勳。
放勳,便是五帝之一的堯帝!
堯帝放勳仁德如天,智慧如神,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富足。
一日,他召集諸侯,詢問誰的德行和才能出眾可以接替帝位。
一位諸侯回答:您的兒子丹朱,通達事理,可接帝位。
堯帝聞言,立即反駁,丹朱性情頑劣,為人兇惡,不適合擔此重任。
另一位諸侯建議:共工或可一用。
堯帝再次搖頭,說共工虛偽奉承,心術不正,也非良選。
就在這時,有一位諸侯在旁邊說:民間有一人,名叫虞舜,其父愚昧無知,其母頑固不化,弟弟驕橫傲慢,但此人卻能與他們和睦相處,恪盡孝悌之道,由此可見,虞舜必定是一個品德高尚,值得信賴的人。
堯帝聽後,決定給虞舜一個機會,於是,便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讓他順理成章的輔助處理國事,以觀其才德。
虞舜果然才德兼備,堯決定把帝位禪讓於他。
虞舜推辭,後又受眾人勸說,於文祖廟接受了禪讓。
也就是五帝之一的舜帝,國號有虞!
其實,舜除了是堯帝的女婿外,還有另一種身份,虞舜名為重華,他的父親叫瞽(gu)叟,瞽叟的父親叫橋牛,橋牛的父親叫句望,句望的父親叫敬康,敬康的父親叫窮蟬,窮蟬的父親叫帝顓頊,顓頊的父親叫昌意!
所以舜帝,是黃帝七世子孫,但是窮蟬往後這一血脈,皆微為庶人,故而為平民。
堯帝屬於黃帝之子玄囂之後。
舜帝屬於黃帝之子昌意之後。
舜帝任命大禹為司空,治理水土。
任命棄為田疇,掌管農業。
任命契為司徒,推行教化。
這一時代,華夏繁榮昌盛。
舜禪讓大禹,大禹在三年服喪後又將帝位讓於舜帝的兒子商均。
但各諸侯部族一致擁護大禹,大禹正式接受帝位,國號夏後!
大禹的父親,名叫鯀,是顓頊帝的兒子。
鯀治水九年,水患依然氾濫,被堯帝放逐羽山,最終客死他鄉。
大禹三次推謙司空之位,後在舜帝的堅持下,最終接受了治水之職。
他讓那些被判刑的罪人與他一起奔赴九州,共治水患,大禹帶領著這支特殊的隊伍,跋山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