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令流水線的基本實現。
(六)匯流排與輸入輸出(I\/o)系統。
(1)匯流排的基本概念。
(2)磁碟儲存器。
(3)I\/o 控制器。
1)I\/o 控制器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儲存對映 I\/o 編址。
(4)基本 I\/o 方式。
1)程式查詢方式。
2)程式中斷方式: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響應過程,中斷處理過程,多
重中斷和中斷遮蔽的概念;
3)dmA 方式,dmA 控制器組成,dmA 傳送過程,裝置傳輸效能計算。
三、作業系統部分的考試大綱(50 分)
(一) 可參考書目。
1.作業系統實用教程(第三版),任愛華,清華大學出版社。
2.現代作業系統(modern operating System) (the 3rd Edition),陳向群,
馬洪兵等譯,Andrew S. tanenbaum 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二) 複習內容。
1.作業系統概述。
a)作業系統的基本概念;核心態與使用者態、中斷、異常和系統呼叫。
2.程序管理。
a)程序、執行緒的基本概念以及兩者的區別;
b)程序控制塊、程序的狀態與轉換;
c)程序同步的基本概念;實現臨界區互斥的基本方法;訊號量機制及 p、V。
操作;瞭解經典同步問題,並透過訊號量機制解決程序同步問題。
d)程序間通訊,包括共享儲存系統、訊息傳遞系統、管道。
e)程序排程的基本準則;典型排程演算法:先來先服務排程演算法、短作業(短 程序、短執行緒)優先排程演算法、時間片輪轉排程演算法、優先順序排程演算法。
f)死鎖的形成原因與必要條件;死鎖預防、死鎖避免、死鎖檢測和解除。
3.記憶體管理。
a)程式裝入與連結;邏輯地址與實體地址空間;重定位;記憶體保護。
b)分割槽管理;交換與覆蓋技術;
c)分頁管理方式;分段管理方式;段頁式管理方式。
d)虛擬記憶體基本概念和區域性性原理;缺頁中斷;地址變換過程;
e)頁面置換演算法:最佳置換演算法(opt)、先進先出置換演算法(FIFo)、最近最。
少使用置換演算法(LRU)、時鐘置換演算法(cLocK);工作集模型。
4.裝置管理。
a) I\/o 控制方式:程式控制、中斷、dmA、通道;緩衝技術;假離線技術。
(SpooLing)。
5.檔案系統。
a)檔案與檔案系統的基本概念;組織方式;檔案控制塊;目錄結構;檔案存。
取控制;檔案系統層次結構。
b)磁碟的結構;磁碟排程演算法;廉價冗餘磁碟陣列。
四、計算機網路部分的考試大綱(40 分)。
(一)可參考書目《計算機網路》(第 8 版),謝希仁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
2021。
(二)複習內容。
1、計算機網路概述。
(1)計算機網路定義與分類。
(2)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物理層。
(1)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2)資料通訊的基礎知識。
(3)傳輸介質及其特性。
(4)通道複用技術。
(5)數字傳輸系統。
(6)寬頻接入技術。
3、資料鏈路層。
(1)資料鏈路層功能和設計要點。
(2)錯誤檢測和糾正。
(3)基本資料鏈路協議,包括:停止-等待協議、後退 N 幀協議和選擇重傳協。
議;
(4)滑動視窗協議。
(5)點對點協議 ppp。
(6)介質訪問控制協議,包括介質訪問控制基本概念、協議分類、cSmA\/cd。
協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