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這件事,“我想去黔中道。”
“怎麼會想要去黔中道的?”竇漪是支援楊菀之外調的,兩人早就聊過這件事情,但他沒想到楊菀之會想要選擇黔中道這樣的地方。黔中道在劍南道東、江南道西、嶺南道北、山南道南,黔中道治黔州,領黔、辰、錦、施、巫、業、夷、播、思、費、南、溪、溱、珍、充等州。光是聽著這些州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黔中道並不是漢人的天下,那裡民族眾多,信仰各異,無論是生活習俗、飲食習慣還是居住風格,都和中原相差甚遠。
楊菀之道:“我聽說黔中道那邊有一種名為‘吊腳樓’的建築,在建築底部用支柱支撐,使得房屋懸挑在空中。這些吊腳樓多依山而建或依水而居,還能防止洪水蟲害。我從未見過,因此很是好奇。”
“黔中道那地界,尋常官員都不樂意去,你倒是個有想法的。”竇漪知道楊菀之這是希望自己能給她出一些主意。有年輕人願意去這些地方發光發熱,他是很開心的,尤其是楊菀之這樣的有能力有想法有抱負的年輕人。
竇漪思索片刻,建議道:“但你若是願意聽我一言,就不要去黔中道。黔中道一帶素來是官員流放之地,並非全無道理。黔州下領的矩州一帶為羈縻州,是古夜郎的地界。那裡是五陵蠻的聚居地,是由五陵蠻自治的。而黔州、錦州等幾個經制州,也在地方土司的統轄內。中央官員過去以後,基本上是有名無實。語言不通、文化不通,你若真的有意向,可以先去劍南道或者江南道歷練一番,等你知曉瞭如何做好一方司空,再考慮要不要去黔中道。”
羈縻州是辛周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建立的一種特殊行政設定,以夷制夷,因其俗以為治,有別於一般州縣。因為有了羈縻州,辛周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進行管理的州,習慣上被稱為“正州”,又稱“經制州”。如今辛周在黔中道境內設定的羈縻州共有五十個之多,大部分在烏江以南地區。這些羈縻州的歸順,都有賴於月家軍的功勞。
而黔中道也因為地處偏遠,朝廷鞭長莫及,最初是由節度使管轄,後來慢慢發展成世襲的地方土司,說是土皇帝也不為過。這也是竇漪反對楊菀之去黔中道的原因。黔中道此等情況,便是一個成熟的老地方官都會覺得頭疼,更不用說楊菀之了。到了那種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你在大興的一切身份都是白搭。
當然,這也是楊菀之想去黔中道的原因之一。
不過,竇漪的建議,楊菀之也在認真考慮。她不瞭解黔中道是實,司空使的權力說大也大,說小也小,被地方官架空之事也並不是沒有。
在明宮還有兩年才能建成,她還可以考慮一段時間。
“這次雪災,京畿道受災如此嚴重,是我沒有想到的。”竇漪嘆了一口氣。
他在嶺南道做了十年的司空使,沒有見過雪,更想不到雪災能帶來這麼強的破壞力,單說雲頭村,大部分的村房都倒塌了,這是十分駭人聽聞的。
楊菀之則拿出了另一張草紙,道:“大人,我這次倒是還有個新的發現。”
“且說。”
“雲頭村的村房,倒塌的多是由村裡的泥瓦匠做的。這個泥瓦匠手藝很差,而我觀察下來,引起村房損毀的根源是屋頂的構造和坡度。雲頭村的村房屋面坡度太小造成積雪的堆積,從而使得屋面承受過大的雪壓,最後垮塌。”楊菀之分析道,“現在我們做營造,更多是憑藉經驗在做,但是這次雪災,我忽然意識到,或許我們需要一個營造的規範。有些必要的東西,是不能夠隨意發揮的,不然,就會釀成雲頭村一樣的悲劇。”
因為這些年聖人大興土木,所以對工匠的容忍度也上升了,並不像太祖朝時會那麼嚴格地追究工匠的責任。況且,泥瓦匠、木匠甚至很多楊菀之一樣從制舉入仕的冬官,是沒有經過技能考核的,大家都是在憑藉著過往的經驗在做。在雪災之前,趙狗剩父子做的房子從未出現過問題,他們或許想不到自己做的房子會讓雲頭村這麼多人喪命。
楊菀之考察過雲頭村損毀的村房,她發現,趙狗剩父子並不像她最初以為的不善營造,恰恰相反,他們其實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村中有一戶人家喜歡吹笛子,在趙狗剩父子的設計之下,堂屋的屋頂被做成了拱形,可以讓聲音更好地在屋子裡迴盪。還有做成平屋頂的、單坡屋頂的,甚至連祠堂的勾連搭,也是趙狗剩父子的手筆。甚至有一戶人家,趙狗剩父子很大膽地做了三開間的堂屋,但堂屋內沒有落一根柱子。在遇見這場大雪之前,沒有人會覺得這些大膽的營造方法有問題。
新鮮的事物是需要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