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險起見,柳梓唐還是讓章斷秋派人去取了入關的記錄,檢查無誤。至少可以證明這筆災銀是在進了劍南道以後才丟的。
災銀丟了是大事,若是四處宣揚,肯定讓百姓不安,所以綿州和大興兩邊對此事都瞞得很緊,章斷秋也是今日才知道這災銀竟然不翼而飛了。章斷秋氣道:“到底是什麼人,膽大包天,這可是綿州人救命的銀子!”
,!
“也許是遇見山崩、洪水,災銀被毀了呢?”楊菀之問道。
“不可能。”章斷秋篤定道,“七月時劍州境內並未有洪水山崩,況且災銀走的是官道不是野路,若是遇著天災,總會有訊息,當地的官員也不可能不施救、不彙報。如果這災銀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定是人禍。”
“我與章大人所見略同。”柳梓唐無力地嘆了一口氣,“這劍州到綿州一帶可有山匪?”
“並無。”章斷秋搖了搖頭,“太祖出生在益州,因此對劍南道極為重視,自太祖稱帝以來,劍南道日漸富庶,益州更是成為僅次於揚州府的第二豐饒之地。劍南道的人民安居樂業,並無理由落草為寇。加之劍南道一直有我們月家軍鎮守,誰敢在我們頭上撒野?”
太祖的父親原就是益州朝集使,所以,雖然辛氏祖籍在天水,但太祖心中的故鄉還是益州。
“那就是監守自盜了。”柳梓唐臉色一沉。
“若果真如此,你們此去綿州,怕是有困難。”章斷秋沉吟,“這些人心太黑,什麼銀子都敢昧下來,真不怕遭報應!二位在綿州若是有需要,可往劍閣傳信。”
“多謝章大人了。”
過了劍門關就算是入蜀了,沿途皆是山脈,曰翠雲廊。果然是樹木參天。一路上,楊菀之都覺得自己彷彿走在雲上。若不是前去綿州救災,這蜀地風光當真是美不勝收。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倒是這章斷秋說搶修出來的官道,確實是修得潦草倉促,有些地方的路被滾石砸斷了,就在大坑上架獨木、鋪木板稻草。潦草歸潦草,至少是條通路。
入蜀以後沿路也吃了不少蜀地的美食,蜀人喜甜,蜀地的甜食吃得楊菀之牙疼。明明走這蜀道是苦不堪言的,但楊菀之捏捏自己身上,似乎還給吃胖了些,真是鬱悶。不過比起山水,楊菀之更欣賞這凌空穿雲的蜀道。
途經劍州的普安、武連,這兩地雖然受地動波及,但損失不大,經過兩個多月的修繕搶險,正逐步迴歸正軌。柳梓唐也是一路追查災銀的去向,直到武連為止,這批災銀都沒有問題。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也是楊菀之離京的第十五天,一行人到達了劍州的梓潼縣,這是他們在劍州的最後一站,過了劍州,就到綿州了。而走到梓潼也意味著他們已經越過了秦嶺和大巴山,來到了巴蜀盆地。進梓潼縣城之前,楊菀之坐在馬上回頭望了一眼身後連綿的巴山,大興城已經遠遠地被隔絕在山脈之後。繁華、榮辱、紛爭,都被山脈阻隔了。
那一瞬間,楊菀之心中忽然有種卸掉了什麼枷鎖的輕鬆的感覺。
中秋佳節,梓潼縣裡全是打餈粑的聲音。將糯米煮熟,倒進石臼裡打成糊狀,撈起,放進白糖,搓成圓形,就是蜀中百姓愛吃的餈粑。梓潼縣受災不輕,城中民房用一片廢墟來形容也毫不為過,縣城中很多無處可去的百姓只能擠在臨時的窩棚裡,或者去附近的武連等地避災。但留在縣城中的百姓們還是過起了中秋,即便住在窩棚裡,也不忘打起餈粑。人們就像是山野間的雜草,看著微不足道,生命力卻格外頑強。
路過打餈粑的,焚琴掏錢買了一兜餈粑。糯米本來就佔肚子,楊菀之吃了兩個就飽了,但是這餈粑外面裹著豆粉,楊菀之吃相一直不好,沾得臉上都是粉末。柳梓唐見狀,點了點嘴角示意道:“嘴巴沒擦乾淨。”
楊菀之見狀,扯著袖子就要擦。柳梓唐連忙拉住她,從懷裡掏出手帕遞給她道:“一會兒還要去見梓潼縣的縣令,你把衣服弄髒了,多不好。”
“……謝謝。”楊菀之接過手帕,胡亂一抹。柳梓唐無奈,從她手裡奪過手帕:“失禮了。”
小心地替她擦掉嘴角的粉末,柳梓唐紅著臉收回了手帕。楊菀之也覺得耳朵燙燙的,向後退了半步和他拉開距離:“多謝。”
到了梓潼縣的縣衙,縣令說從梓潼到綿州的路至今還沒修好,恐怕要在梓潼縣耽擱一陣。楊菀之有些焦急,恨不得立馬披上官服出去跟著工役們一起修路。縣裡的驛館也塌了一半,還在修著,縣令熱情地邀請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