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6章 劍閣崢嶸而崔嵬

柳梓唐在感慨時,楊菀之也在仰頭看著這劍門關。劍門關左右為大小劍山,也不知大自然怎樣的鬼斧神工,這山像是被人從中用劍劈開,兩側峭壁俯視山谷關隘。

兩崖對峙倚霄漢,昂首隻見一線天。

相傳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時,見大小劍山之間有閣道三十里,又見大劍山中斷處壁高千仞,天開一線,便在此壘石為關,以為屏障,稱劍閣。直至辛周,成為劍門關。

都說這劍門關是入蜀咽喉,從秦塞進入蜀地,必須要從這大小劍山中間的這一線關隘透過,若是被人扼住此關,秦地之人定然無法入蜀。

因此,劍門關的守將劍門令,也是至關重要的人物。

劍門關的城樓為三層翹腳式箭樓,底層為石拱券門,門正中書“劍閣”二字。其上閣樓正中懸一橫匾,書“天下雄關”,頂樓正中的匾額題有“雄關天塹”。關樓為十字歇山頂,四面軒窗、環廊通透,角柱生起,敵樓高踞、堞垛森嚴。

這邊焚琴幾人正忙著拿通關路引呢,楊菀之連牽馬的韁繩都脫手了,手上抓著紙筆飛快地抄繪劍門關關樓的立面,嘴裡感嘆:“劍閣崢嶸,劍門關雄渾,蜀地的工匠真厲害,能在這雄關天塹中造出這樣的建築!”

焚琴一邊嘆氣一邊從自己的行囊裡取出楊菀之的路引,遞給守關將領:“大人永遠都在看這些東西。”

“當然。”楊菀之還蠻自豪。

等到楊菀之一行人過了關,關外有茶攤、炊餅店數個飲食小攤,從山下一路走來,到這裡也飢腸轆轆,楊菀之幾人正在買炊餅,就聽見身後有人喚她:“楊大人,別來無恙。”

楊菀之轉頭,就見章斷秋穿著一身軟甲大步走來。

“章大人,沒想到你竟然在這裡。”楊菀之連忙見禮。

“那當然,”章斷秋說起來頗有些驕傲,“我可是這裡的劍門令。”

看來她也得償所願了,楊菀之由衷祝賀道:“恭喜。”

六年未見,章斷秋比起先前更黑了些,右眼下多了一道淺淺的疤痕。章斷秋對楊菀之道:“聽聞你此次前往綿州任司空使,既然來了劍閣,我自當盡地主之誼。自此往南五里為有驛館,你們今夜也當在此落腳,不若同去,也請你們吃頓飯。”

楊菀之本來有些不好意思,但柳梓唐卻一口應了下來:“正好,在下也有些事情想問章大人,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幾人向前,走了五里,果然見在一處山勢稍緩的山坡上落著一處驛館,周邊還有酒家。章斷秋帶他們熟門熟路地走進酒家中,開了一個雅間,落座。這劍閣的雅間遠不如大興酒家的那些,只是個單獨的房間而已。章斷秋問了一句:“嚐嚐我們劍南道的菜?”

見眾人點頭,章斷秋叫來店家,點菜道:“一份芋兒雞,一隻纏絲兔,一條烤魚,一碟筍子,一份油塌,再來一碗冬寒菜湯!”

章斷秋點的這一串的菜,除了烤魚和筍子,楊菀之幾人都沒吃過。那芋兒雞是將芋頭和雞燒在一起,芋頭軟糯,吸飽了醬汁以後無比鹹香。烤魚上撒了芫荽、茱萸、椒鹽和蕺菜,更是鮮香。那蕺菜細長細長,被切成小段灑在烤魚上,吃起來有股仔姜和薄荷的味道,柳梓唐皺著眉吃下去了,楊菀之倒是蠻喜歡。還有店家打來的蜜糖牛乳,一口喝下去,眾人不由大呼:“好甜!”

“這巴蜀人就是愛吃甜,也愛吃肉。”章斷秋介紹道,“巴蜀人生性好吃,有話說,哪怕住蓬室柴門,每餐也一定要吃肉。還有這芋頭,也是蜀中美味。”

品嚐了一通當地美食,柳梓唐很快切入了正題:“章大人,我此次前往綿州上任,要查清朝廷災銀去向。我們懷疑朝廷撥往綿州的災銀丟了,不知章大人對這批災銀可有印象?”

談及公事,章斷秋的臉色也嚴肅了起來:“地動是六月十日發生的,六月十五,綿州的信鴿抵達劍閣,六月二十七,第一批災銀共計二百萬兩自劍閣過關。七月五日,信使過劍閣入京,七月十日,第二批一百萬兩災銀過關。這些都在我們關內的冊子上有明確記錄。”

“但七月二十日,信使再度進京,再次向聖人討要災銀。三百萬兩白銀,不可能這麼快用完。”柳梓唐說道。

聽柳梓唐這樣一說,章斷秋的臉色更嚴肅了:“若說第一批災銀可能是被困在路上還說得過去,但劍州自災後第一時間就搶修了官道,到七月十日之後,劍州全線的官道都通了。綿州受災比較嚴重,有部分道路還堵著,信使要過來須得徒步翻山,我們現在也只能透過飛鴿傳書瞭解綿州城內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