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大二從經濟學轉到了數學專業.....
大三輔修了物理學學位....
研究生階段理論數學....
博士生階段理論物理....
之後,表姐便一直從事著理論物理的研究。
借用舅舅與舅媽當時的原話就是,“這孩子學東西學傻了,一天天的不知道在研究些啥,一年回不了幾趟家,小三十了不結婚也不搞物件,都博士了,每年給的錢還不如當初經濟學本科同學的月薪高。”
之後這位表姐,便再也不是“別人家的孩子”,甚至偶爾還被當作反面教材給拉出來批鬥。
直到某年過節表姐來朝柯家中做客,順帶手指點了幾下正在備戰高考的朝柯。
嗯,也就是表姐那次對朝柯的指點,讓朝柯深刻的理解了,什麼叫做。
“不學理數,見我如井中蛙觀天上月;學習理數,見我如一粒蚍蜉見青天”。
無論是【高考數學】還是【理綜】,它們的壓軸大題在表姐的面前都宛若兒戲一般簡單,甚至有個別題目令表姐來了興趣,抽過一張草稿紙,當即就給朝柯寫下了幾個大學階段的公式以及變種公式,讓朝柯將它們給背下來。
借用這些個公式,按照高中教學方法得解上六七分鐘的壓軸選擇題與填空,朝柯僅需將數字往公式裡一代,即可秒得答案。
在之後,朝柯又與表姐聊了許多,提了許多自己一直想知道的問題。
包括表姐的研究究竟是在研究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選擇物理,這麼難的科目有什麼好研究的。
那一天,朝柯從表姐的口中聽到了許多未曾聽過的名詞。
像是什麼“凝聚態物理”、“托克馬克”、“粒子對撞機”、“仿星器”、“人造太陽”什麼的。
表姐還說,在她研究的理論物理學中,她的資質還屬於平庸的,有時去參加學術交流時,甚至都跟不上學術大佬的思路。
表姐好像還說過,她們研究的理論物理學,之所以叫做理論,是因為她們研究的很多東西都還只能停留在紙面上,停留在公式層面。
因為以世界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打造不出來觀測儀器,就算少之又少能打造出的,也是動輒成千上萬億元的國家級重大專案,
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理論物理學者,可能窮其一生,都無法在現實裡看到自己研究了一輩子的東西。
朝柯當時很不明白,為什麼【理論物理】這個學科如此地不好,表姐還會去學它?
對於表姐的模樣,現在的朝柯早已記的差不多了。
然而表姐當初對朝柯的回答,朝柯卻一直記得。
那便是.....
“有些研究,總要有人來做呀。”
【九十萬字留念】
【向堅守科研領域的學者前輩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