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6部分

,他可不敢擅自作主,只能一面把訊息報往北京,聽候部堂的進一步指示,一面加緊了對“小櫻”的看管,以及她接觸的一切人。

房門開了,烏蘭圖婭從房間裡走出來,藉著回身和“叔父”告別的機會,用袖子拭去了眼角又滲出的一滴淚水。

對於兩族間的這場戰爭,她已經不再耿耿於誰對誰錯了,楊旭也罷、阿魯臺也罷,這些大人物所說所作的一切,都表明了同一個態度:

“無關對錯、無關正義,宜居之處就在那裡,為了本部族的利益和生存,所以要打仗,所以要殺人。而家仇,在這種目的的戰爭中,顯得是如此可笑!我的父親可以白死、他的兒子也可以白死,只要有利於他所謂的‘大局’!如果需要,我也可以犧牲掉吧……”

門外陽光滿天,烏蘭圖婭的心卻很冷、很冷……

第611章 各方備戰

北京行在為了獻俘禮,已經籌備了很久,候皇帝到來之後,只是就一些細節,按照朱棣的意思做了微調,所以準備非常快,兩天後,就在行宮外的T形廣場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和獻俘禮,以及歸附部落的覲見禮。

舉行儀式的地方在皇城南門靈星門與京城南門麗正門之間巨大的廣場上,這個位置就是後來的天安門廣場所在地。

朱棣此番閱兵,實則是為獻俘禮作鋪墊,並不是為了向中外炫耀武力,因此與夏潯在德州操辦的大閱兵便有些不同,沒有實戰專案的演練,大軍主要是走儀式和佇列。

閱兵的過程無需贅述,不管是丁宇帶來的遼東護衛官兵,還是丘福的北京行在駐軍,都是久經戰陣的軍隊,在佇列上,他們肯定不如我們現代那種近乎恐怖的整齊如一,但是那種沖霄的殺氣,卻不是憑著整齊的佇列就能表現出來的。

朱棣率文武大臣親自登上城樓閱軍,待一路路兵馬躍馬揮弋,自城樓前走過,站定為一個個整齊的方陣,參駕眾將甲冑鮮明,挺槍按立之後,輔國公楊旭就帶著俘虜的隊伍過來了。

數萬俘虜沒有全部帶來,僅由軍士押著,帶了被俘的韃靼將領和一個方陣約有千人的俘虜隊伍,夏潯在四名鐵甲衛士的護擁下,騎一匹白馬,走在最前面,到了城樓前停住,下馬謁見,皇帝準見,夏潯遂登城樓,身後被俘的百夫長以上級別的俘將二三十人,每人俱由兩名按刀侍衛押著,同登城樓。

當俘將們在朱棣面前惶然跪倒時,朱棣放聲大笑,文武百官紛紛拜賀,夏潯致詞完畢,聽候皇帝訓斥,再將一干降俘押下。要說起來,那些降俘未必就肯乖乖跪拜,但是這些方面自然早在預料之中,不管是丘福還是雒僉,都不會允許皇帝這麼開心的時候出點什麼亂子,對俘虜早就做了許多處理。

包括提前幾天不給飯吃,一來可以餓得他們無力掙扎、抗拒,二來也可以讓他們的神姿步態顯得更加狼狽不堪,以凸顯大明軍容之嚴整、皇帝之威風。對斡赤斤土哈這種鐵了心不肯臣服的悍將,更著醫士郎中用了些藥物,暫時弄啞了他們的喉嚨,叫他們想喊也喊不出來,想罵也罵不出聲。

閱兵、獻俘之後就是賞功。

經略遼東,兩戰連捷,夏潯乃是首功,由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由右柱國遷升左柱國,加授太子少保,如果再加上他的輔國公爵之位,此時他的品、勳、爵都已達到了最高階別,當真是風光一時無兩。

對遼東諸將官的封賞也當場宣佈,那麼多人的封賞,若是全唸完,今天別的事就不用做了,所以只念了對一些主要高階將領的封賞。其中丁宇當真是得償所願了,果然受封為侯爵,開原侯。

在論功行賞時,曾經有人提議,丁宇若加爵,可封為伯。

元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因為子和男這兩等爵位相應的待遇太低,有點雞肋,所以明朝開國伊始,就廢除了這兩等爵位,只留下公侯伯三等爵位。當然,這三等爵位又細分為七等,公為一等公、二等公,侯分為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伯分為一等伯、二等伯。

朱棣卻不答應,對有功之臣,他不從吝於封賞。想當初盛庸屢次三番與他作對,直到最後實在無力迴天之時,才率殘兵敗將來投,朱棣尚且許他歷城侯之爵,又怎會虧待了丁宇這樣真正為他立下大功的將士。

朱棣道:“且不提丁宇陣前斬殺韃靼太師之子,就以他生擒斡赤斤萬戶之功,給朕捉了一個萬戶侯回來,朕還不能還他一個萬戶侯麼?當賞,封侯!”

朱棣一錘定音,丁宇如願以償,果然封了侯爵,雖然目前只是三等侯,也已是一步登天了。把個丁宇喜得心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