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4部分

去了,增壽也早去了,都沒看到俺成功的日子。道衍大師現在一心鑽研經學,朱能還沒享幾天福,結果就……

唉!丘福呢,浙東水師構陷雙嶼一案,他縱然不是主謀,也必知情,被俺貶到北京去了。楊旭在六位國公里面最年輕,本來是俺最器重的,尋思著將來要他做顧命之臣的。誰知,他勾連白蓮教,事機敗露之際,竟又悍然殺官滅口,其行跡比之丘福一般惡劣,若不是公義之外尚存私恩,俺哪能不加懲治。”

朱棣深深地嘆了口氣道:“靖難這才幾年吶,物是人非,俺心中怎能不覺淒涼?”

徐皇后聽了也不覺嘆氣:“皇上的苦心和難處,妾身自然明白。唉!這楊旭,跟我三弟增壽,倒是一樣的性子……”

朱棣聽了怦然心動,一雙眼睛便直勾勾地盯在愛妻臉上……

天剛矇矇亮,朱棣就醒了,躺在床上,眼睛直勾勾地望著帳頂。

徐皇后也醒了,見丈夫若有所思的樣子,便道:“皇上不是已停朝五日了麼,何不多歇一會兒?”

朱棣微微搖頭:“停朝五日,別人歇得了,俺歇不了啊。軍機大事、往來的奏章,還需要處理。士弘的喪事、征討安南大軍的安置、林林總總,很多事情……”

朱棣說到這兒,又悠然出神起來,過了一陣兒,他忽然翻了個身,目光灼灼地看著妻子,用帶些神秘和興奮的語氣道:“皇后,昨天夜裡,俺做了個夢。”

“嗯?做得什麼夢?”

朱棣託著腮,認真地說道:“俺夢見,俺上朝了,坐在金鑾殿裡,正與百官議論朝政,忽然武將班首站出一個人來說話,正是士弘,俺都忘了他已病故了,跟他說了半天話兒才想起來,俺就問他:‘士弘,你不是已為國捐軀了麼,怎麼還在這裡?’他對俺說:‘朱能心裡放不下皇上,便跋山涉水,遠邁萬里,回來侍奉陛下。’”

徐皇后聽了不覺辛酸,幽幽地道:“皇上這是因為思念士弘的緣故……”

朱棣搖搖頭,緩緩地說:“皇后,你說這人死了以後,魂魄都能到哪兒去呢?士弘是俺麾下最得力的大將,生而為英,死而為靈,那一身殺氣軍威,小鬼見了他都得害怕,誰敢收了他去?你說他是不是真的回來了,回來又保著俺了?”

徐皇后聽了不覺有些發慌,還以為丈夫傷心過度,神志有些不正常了,她霍地坐了起來,不安地道:“皇上,你到底怎麼了?怕是思慮過甚傷了神志,要不要請太醫來,給皇上開些凝神清心的藥物……”

“噯!皇后說到哪裡去了,俺沒有瘋!”

朱棣拉她躺下,神秘地道:“皇后,你說怪不怪!昨兒個,俺在謹身殿剛剛聽說士弘病故,正傷心呢,結果到了這坤寧宮,馬上就聽說楊旭家裡添丁進口,生了個大胖小子,這事兒咋就這麼巧呢?結果昨天晚上士弘又託夢給俺,俺一大早醒來,琢磨來、琢磨去,總覺得這事兒不會這麼巧合……”

古時候的人,不信鬼神者寥寥無幾,就是孔聖人,也是信鬼神的,只是他不像許多人那樣將追求寄望於神佛的庇佑罷了。比如《論語》中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我若不能親自參與祭祀,不如不祭祀,是不會請別人代替的。)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致力於使老百姓遵守仁義禮儀,對鬼神敬而遠之,這就可以說是聰明瞭。)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對待活人都沒能服侍好,怎麼能祭祀好鬼神呢?)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禱久矣。”(孔子說:“我早已祈禱過了。”)

至於那句有名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實為今人誤解,那句話原句在論語中還有上下文的,原文是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語,怪力亂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從上下文看,這句“子不語怪力亂神”中間明顯該有斷句,上下文都是孔子與葉公討論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應該學習別人優點的話題,中間豈會神經錯亂似的突然插一句是否信神的話?古代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此處應該是“子不語,怪力亂神”,結合上下句,就是“孔子不再說話了,生怕分心用力影響凝神思考”,沉思了一會兒,便說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結論。

朱棣雖然是個偉大的君王,卻也受到時代的限制,他也是信鬼神的,這種種巧合,再加上昨夜那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