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7部分

家對頭”,所以,看兩者能否順利的完成任務,達到目的,就能夠判斷出兩者的優劣了。

正在古木要徹底絕望的時候,雷達螢幕上出現的變化卻撥動了他最後的一根希望之弦:那三十多枚導彈突然轉向,並沒有向他們衝來,而是向著艦隊外側的那些運輸船隻直奔而去。其實危險只是短暫的過去,當下一批導彈到來的時候,古木這樣會失望。現在暫且不說對方的導彈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即使拿最老久的SS…N…2“冥河”式導彈來對付他們,也顯得綽綽有餘了。

“也許中國人的目的是那些運輸船隻吧,畢竟那些船上的武器物資對中國人來說,威脅更大!”古木鬆了口氣,如果是那樣的話,那一百多艘運輸船隻夠得他們去收拾了,到時候他們也許會逃過這一劫。

雖然古木已經獲得了一點喘息的機會,但是控制艦艇進行防空作戰的中央電腦卻不會進行這些理性的分析,當獲得目標轉變方向的時候,電腦的第一個判斷是這些導彈將從另外一個方向對艦艇發動攻擊,所以迅速的將艦橋前方與煙筒後面的兩部“密集陣”近防炮都調了個頭,緊緊的跟隨著那批正在做著側移的導彈。電腦的作戰模式其實很簡單,它們只對付最近的,與威脅最大的目標,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那批30多枚的導彈距離艦隊不但最近,威脅也最大。

而這一資訊,也迅速的被戰術資料鏈傳到了艦隊中的所有有防空能力的艦艇上,而日本艦隊幾乎所有的火力都被這30多枚不按“規矩”行動的導彈給吸引住了。

“哼!我讓你追,追得上就是英雄!”趙隼鷹看著雷達螢幕,冷冷的笑了起來。

螢幕上,他們引導的那35枚ANSF的後面,跟著至少上百枚的防空導彈,另外還有無法顯示出來的,無數的近防速射炮的炮彈。前面已經說過了,“北約海麻雀”是根本追不上這些已經達到最大速度的ANSF的,即使想抓住點ANSF的影子都很吃力。只有在迎頭攻擊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收到一點效果,而現在這種追擊戰,那是根本沒指望了。

“高度2000,進行俯衝攻擊!”躲過了第一批防空導彈的攔截後,趙隼鷹迅速的下達了命令。只是現在不是他們架機進行攻擊,而是遙控那些導彈進行攻擊了。

35枚ANSF筆直的衝入了雲霄之上,一越過2000米的頂峰,就調轉頭來,如同35顆從天而降的鋼鐵隕石一般的砸向了日本艦隊。

艦隊防空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天頂,這幾乎是一個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標準ⅢA”是很難防禦從上空到來的攻擊的,而能夠防禦天頂方向攻擊的“標準Ⅳ”還在開發之中。另外的所有硬防禦系統都對天頂攻擊無能為力,“密集陣”的設計仰角只能到80度,而那些充當客串防空火力的大口徑艦炮更是無能為力了。

比起艦隊無奈的防禦,反艦導彈卻更“願意”從上空進行攻擊。只是要讓導彈順利的導彈艦隊上空,這本身就是件很難的事情,所以現在大部分的反艦導彈都選擇了走低空路線,在帖近海面的高度上前進。而在ANSF之前,只有俄羅斯的反艦導彈可以選擇衝上空進行俯衝攻擊。而ANSF也是西方陣營第一種具有這種能力的導彈。

反艦導彈從上空俯衝攻擊的話,威力也將更大。即使不用穿甲戰鬥部,其巨大的動能也足以貫穿現代艦艇薄弱的裝甲,如果在艦艇底部,即龍骨附近爆炸的話,那對任何一種艦艇來說都是致命的,一枚導彈就足以解決掉“金剛”級這類排水量近萬噸的大型艦艇了,即使是美國航母來了,也會大感吃不消吧!

而趙隼鷹他們發射的導彈吸引住大部分日本艦隊的防空火力時,他們大隊另外的ANSF已經開始了最後的衝刺。

2中隊的64枚導彈在突破防空網的時候損失了15枚,這個損失並不算太大,也早已經在估計之中了,所以剩下的導彈足夠2中隊完成自己的任務。剩下的那49枚導彈的目標是兩艘“金剛”與那艘“大隅”。其中20枚導彈直撲已經沒有遠端防禦能力,正對著他們這面的“金剛”號,另外20枚導彈繞了個小圈,射向了另外一邊的“霧島”號,最後的9枚則直奔基本上沒有防空能力的“大隅”。

在2中隊的導彈進入最後攻擊線路,停止接收中段引導的時候,3中隊突破防線的55枚導彈也順利的鎖定了自己的目標,並且進入了最後的末段攻擊。在這些導彈的後面,是作為打擊運輸船隊主力的近千枚各種型別的反艦導彈,這才是真正的大軍主力!

當大多數的防空艦艇都將注意力鎖定在那三十多枚不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