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83部分

治上的進步產生了巨大的,而且是不可逾越的障礙!設想一下,如果政治利益集團手裡有了軍權的話,那還怎麼保證政府是為人民辦事的呢?而這就是一個新的矛盾,即政治利益集團渴望獲得實質性的權力,即軍權,但是要想維持政府的公平與清廉,就必須要政治利益集團不掌握權力,將權力還到人民的手裡!而這個矛盾如果無法解決的話,那麼產生的後果就無法設想了!

這次軍事改革重點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即杜絕軍人參政的現象發生,同時將軍隊置於政府之下,軍隊只是政府手裡的武器,而不是與政府共同存在的政治實體!也許,會有人認為中國的特殊政治制度是無法完成這一點的,所以這就需要在政治上也進行同樣的改革,這也是為什麼軍政改革是同時進行的,而不是分開進行的主要原因。只有在兩個方面同時產生變化,這樣才能夠保證兩個方面的改革都獲得成功,而任何單方面的改革行動,都會因為另外一種權力的制約而失去作用!

軍事改革的另外一個現實效果是減輕了國家的負擔。戰爭結束之後,中國有數千萬的武裝部隊,而在和平時期,是根本不需要這麼多武裝力量的!在戰前,中國只維持了120萬的常規軍,200萬左右的民兵與預備役部隊。而當時,中國還必須要面對美國的強大挑戰。而現在,中國已經失去了對手,即使是120萬的常規軍都不需要了!當然,要想一下子裁減這麼多的軍隊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魏明濤的裁軍計劃分成了好幾個部分!

在魏明濤推行的第一階段軍事改革中,常規軍的數量被裁減到了250萬。當然,這也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但是當時中國國內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工作,在社會本身的恢復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利用軍隊的力量來完成基礎建設工作,這也算是軍隊在和平時期的一個巨大貢獻吧!

魏明濤也就只做到了這一點,雖然他已經為後面的裁軍計劃打下了基礎,安排好了步驟,但並不是由他來完成的!當然,這並不能夠否認魏明濤在軍事改革行動中做出的巨大貢獻。可以說,如果當時沒有魏明濤的努力,沒有他在軍隊中的威信與影響力,以及他處理軍隊與政府之間矛盾的話,恐怕中國的軍事改革根本就不可能獲得成功!

軍事改革的第三個貢獻就是讓將軍們不再擁有實際的兵權了!雖然在形式上,將軍仍然是部隊的統帥,但是在魏明濤新的人事安排中,和平時期,將軍本身並不領導軍隊,只有在戰爭時期,將軍的作用才會發揮出來。可以說,這是整個軍事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也是變動最大的一個地方了!

當時,魏明濤按照柯敏明的意思,取消了軍種制(這一點,其實在戰爭期間柯敏明就想這麼做,但是因為當時戰爭還沒有結束,從戰爭利益出發,柯敏明把他的這個改革行動壓後了,也就落到了魏明濤的手裡來完成),陸海空天四大軍種都不再單獨存在,而是設立一個統一管理各軍種的總參謀部,以及國防部。而各地區分為地區司令部,而司令部本身是直接隸屬於總參謀部的,而國防部負責和平時期的人事任免,以及管理工作。

其實,這就是將軍隊分成了兩個不同的狀態,即和平狀態與戰爭狀態。和平時期,軍隊的管理權(最重要的是人事任免權)在國防部的手裡,而國防部本身是由文職官員組成的,而且由政府總理與國家元首直接領導,所以在和平時期,軍隊是由文職官員管理,而且由政府領導,不具備獨立操作性!相反,戰爭時期,軍隊則轉移到了總參謀部的旗下,由總參謀部負責指揮軍隊作戰。而總參謀部是由軍人組成的,並且直接聽命於國家元首。因此,軍隊在戰爭時期就完全變成了一架戰爭機器,在國家元首的統帥下作戰,而實際操作中,國家元首一般把軍隊的作戰指揮權交給總參謀長負責的,即交給軍人!

當然,這不是說國防部在戰爭期間就沒有作用了,而總參謀部在和平時期就是個擺設,這兩個部門也有著自己的本質工作。比如,國防部在戰爭時期的任務就是負責徵召新的部隊,並且負責採購軍備,管理軍費,以及負責軍人的福利待遇。而總參謀部在和平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訓練軍隊,對軍官進行考核,以作為國防部任免軍官的依據。當然,組織軍隊演習,以及策劃作戰行動,這些仍然屬於總參謀部份內的事情!

其實,這套軍事制度己經在很多國家實行了數百年的時間了,而歷史也證明,只有將軍政分離的制度,才能夠保證軍隊是由政府控制的,而不是由將軍控制的!這其中,就涉及到了將軍的許可權問題,特別是在和平時期的許可權問題!

在新的制度下,將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