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以及打擊部分重點的軍事工業!
這一週打擊行動的前三天是最簡單的一段時間,歐洲空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其地面防空部隊也在竭盡全力的對付著轟炸。當然,比起中國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來講,即使沒有解體的歐洲也要害怕三分,而現在已經被嚴重削弱的歐洲空軍哪還是對手呢?
三天之中,中國空軍徹底的打垮了歐洲空軍計程車氣與能力。僅僅爆發的空中戰鬥就超過了120次,其中大規模空戰有5次,都是以歐洲空軍潰敗為結尾的。而在空戰中,至少有1200架歐洲空軍的戰鬥機被擊落,中國方面則損失了大概450架作戰飛機,其中戰鬥機只有150架左右,其他的主要的遭到襲擊的攻擊機以及輔助性飛機。
同時,在這三天的戰鬥中,中國空軍集中力量打擊了歐洲空軍基地,以及防空部隊的基地。當然,執行這一高危險性任務的大部分都是攜帶了遠端防區外彈藥的戰術攻擊機。當然,因為戰術攻擊機本身的載彈量就不是很大,而遠端防區外彈藥的重量相對都要大一點,所以攻擊效率自然就低了很多。而在三天之內,至少有兩千多架歐洲戰機被摧毀在了地面上,而且數十個空軍基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歐洲本土防空部隊也遭到了嚴重打擊。這是最致命的一擊,從此之後,歐洲空軍基本上已經不具備攔截中國攻擊機的能力了,另外,歐洲的防空網也已經千瘡百孔了,再也沒有能力阻止中國飛機的轟炸了。
原本,這一任務是計劃用兩天時間完成的,但是因為歐洲空軍的頑強戰鬥,所以戰鬥持續了三天,但是最終的結果仍然讓人很滿意,而在之後的四天之內,轟炸規模進一步擴大,並且逐步完成了第一階段的打擊任務。
可以說,中國的空中部隊在這一週的戰鬥中,學到了太多的經驗,而且也檢驗了整個空中力量的結構是否合理,以及新戰術與技術是否能夠適應未來的戰爭。
在這一週的轟炸中,天軍其實只承擔了3%的攻擊任務,但是卻攻擊了所有高危險度目標中的54%。其中,對歐洲的指揮中心,歐洲空軍總指揮部,通訊中心,以及重點軍事基地的打擊基本上都是由天軍承擔的,而且天軍在作戰中沒有損失一架作戰飛機,打擊的成功率達到了95%,這大大的超過了最初的估計!而這其中,在第5天的轟炸中,中國首次使用了空天軍事基地,一箇中隊的空天轟炸機直接從空天軍事基地出發,完成第一次轟炸任務之後,又範圍空天基地,在這裡進行了補充之後,又在4個小時之內連續發動了三次攻擊。可以說,這是世界各國受次使用準太空的軍事基地,而這也檢驗了中國天軍的成果,更預示著未來天軍的發展方向!
當然,這一週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仍然不少。就天軍來講,作戰飛機出動效率低下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部隊的戰備率只有70%左右,雖然這已經大大的超過了預先的期望,但是這比起空軍95%的出動率,以及海軍航空兵94%的出動率來講,仍然太低了。另外,空天基地的使用存在著管理與指揮上的問題,容易讓部隊陷入混亂狀態,且成本高昂,難以在戰爭中大規模的使用。更嚴重的是,空天基地本身的防禦力量急待加強。這些問題都相當的嚴峻,如果不能夠得到及時解決的話,那麼就很容易在大規模的戰爭中釀成災難!
空軍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也不少,轟炸機作戰效率不高,且對有高度防禦目標的突防能力有限,而戰術攻擊機的載彈量不高,再加上航程的限制,很難以完成對2500公里外的目標的打擊行動。當然,空軍戰機缺乏有效的突防彈藥也是一個嚴峻的問題,在嚴密的地面防空火力網面前,以前作為主力武器的制導炸彈,巡航導彈,以及防區外撒佈器這類的空射武器本身就已經難以突破現代化的防空火力網了。所以,空軍急需一種航程足夠大,而載彈量適中的戰機,以及適合用來突破嚴密防空網的彈藥!
海軍的問題就更嚴重一點,海軍缺乏足夠的對地打擊手段,而航母本身的載機能力仍然非常有限,而發展新型航母就成為了最嚴重的問題。另外,戰列艦本身的作戰能力也受到了懷疑,雖然在研製出了高軌道飛行的外大氣層炮彈之後,戰列艦主炮的射程可以進一步的提高,但是這仍然相當有限,而且炮彈加裝了助推裝置之後,炮彈的威力自然就要降低,同時炮彈的突防能力也要受到巨大的影響,特別是指導系統更容易遭到干擾與破壞。而海軍使用的巡航導彈在使用中已經證實,其突防能力已經難以突破嚴密的防空火力網了,因此,速度不可能太快的巡航導彈是肯定要被淘汰的了。而取代巡航導彈的新導彈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