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遇到了缺乏基地支援的問題。雖然,在歐洲內戰時期,中國就已經在歐洲獲得了不少的軍事基地,但是這些軍事基地的容納能力仍然是有限的,因為當時中國的目的其實僅僅是控制歐洲,防止歐洲重新陷入內戰之中,所以也不需要在歐洲部署太多的部隊!而現在,美軍組織了數百萬大軍準備進攻歐洲,那麼中國就必須要想辦法獲得更多的軍事基地,不然的話,中國軍隊總不可能部署在野外吧?
這個問題直到倫敦戰役開始前兩週才得到瞭解決,最終中國說服了幾個歐洲大國,讓他們為中國軍隊提供了一些大型軍事基地,包括在法國的5處陸軍基地,12處空軍基地,在德國的4處陸軍基地,10處空軍基地,而西班牙,義大利,希臘,羅馬尼亞等國也先後同意了向中國提供更多的軍事基地。而到這個時候,中國方面才有能力將更多的軍隊部署到歐洲地區去。而此時,距離美軍在歐洲大陸登陸僅僅只有不到3個月的時間了!
最終,中國在全面動員了戰略運輸力量,包括1200多架戰略運輸機在內的大量空運力量,讓中國軍隊在2個月內完成了部署行動。此時,中國部署在歐洲西部地區的兵力已經達到了120萬,其中魏明濤當年率領參加俄羅斯戰爭的第3集團軍群除了提前趕往英國的54軍與40軍之外,全部都到達了歐洲戰區。而這120萬地面部隊中,至少有80萬是正規軍。可見,當時中國有多麼的重視歐洲戰場,而且在歐洲戰場上投入有多大,但是這麼多的兵力,並不等於歐洲就已經安全了!
部署軍隊是一回事,而要滿足這些軍隊的作戰需要,並且為其準備足夠的作戰物資,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而在戰爭物資的運送上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更為嚴重。當時,中國只能夠利用陸地交通系統向西歐地區運送作戰物資。歐洲本來也有發達的鐵路交通系統,這應該是一種好的運輸辦法。但是,因為穿越歐洲大陸的鐵路系統要經過很多國家,而這些國家對中國的這些戰爭物資都是垂談三尺,都想在這桑面打主意,結果是導致運輸途中大量的物資被這些國家給扣了下來。
這立即引起了中國的極大不滿,當時中國甚至準備要顛覆幾個做得太過分的國家,好讓其他的國家老實下來。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中國是不敢冒這個險的,雖然最後大部分國家在中國的強大壓力與威脅之下,都老實了很多,但是這最終決定了戰後中國對歐洲地區的態度。同樣的,這也影響到了中國在歐洲地區的戰爭準備工作。在美軍登陸之前一週,中國還有40%的地面部隊沒有足夠的作戰物資,甚至還有三支軍隊沒有拿到他們所有的武器裝備!
可以看得出來,在美軍登陸歐洲之前,同盟國一方在歐洲大陸的防禦工作,從指揮系統的建立到軍隊的排程,從軍隊的備戰情況到作戰物資的儲備,等等方面都沒有做好準備!而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要想迎戰強大的美國軍隊,這顯得太不現實了!而這也是為什麼,表面上看起來異常強大的歐洲防禦力量,在美軍一發動進攻之後就分崩離析的重要原因了!
對於這一些情況,魏明濤並不是太清楚,因為此時他還在英國繼續主持著抗戰的事情,但是他也從甘明強發來的戰報中瞭解到了一些這方面的事情。但是,因為沒有設身處地的經歷過歐洲混亂的局面,所以在魏明濤看來,這應該都是些小問題,不應該影響到總的戰爭佈局,畢竟在當時的情況下,歐洲國家應該認識到了威脅,那麼就應該積極的準備防禦工作吧!
魏明濤大部分的精力仍然集中在了英國的戰鬥上,而當時倫敦的戰鬥也照樣吸引著大部分人的目光。英國軍隊英勇的表現,以及其在戰鬥中迅速成長的過程都讓人很是佩服。原本英國是一個守舊的,而且並不擅長進行地面戰爭的國家,但是透過血與火的洗禮,英國人不但學會了怎麼打地面戰,而且還學會了很多新的戰術。比如,此時在蘇格蘭高地上進行的游擊戰,就非常有效的打擊著美軍。而在英國中南部各大城市裡進行的游擊戰,也狠狠的教訓著侵略者。當然,最讓人關注的還是倫敦保衛戰。英國人堅持了兩個多月了,他們雖然已經筋疲力盡,雖然已經快要彈盡糧絕,但是他們仍然在堅持戰鬥著,他們仍然在城市的廢墟里面與侵略者拼著刺刀!這中勇猛無畏的精神,值得任何人敬佩!
為了給倫敦軍民組織城市游擊戰,並且將部分精銳軍隊轉移出倫敦,在魏明濤撤出倫敦之前,他下令54軍組織了一支加強營規模的部隊,在倫敦塔,以及倫敦塔橋附近對一支迂迴到了倫敦東面的美軍進行阻擊。這是一次絕命任務,誰都知道,這支阻擊部隊是有去無回。而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