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多年的艱苦發展,中國的軍事技術最終超過了歐美。而這其中,三軍指揮學院做出的貢獻絕對不可小看!
正如魯毅海軍元帥的回憶錄中所記載的那樣,當時的形勢是混亂而且複雜的。不僅中國的國內局勢很複雜,世界局勢照樣複雜。在歐美中三個超級大國都沒有能力對付相互摧毀的戰略威脅之前,世界大戰不可能爆發,但是區域性的戰爭與衝突卻從來沒有簡短過。可以說,2060年到2080年這一段時期內,是世界衝突高發期,甚至遠遠超過了2008年到2035年這段時期。但是,所有的衝突基本上都限制在小規模區域性戰爭的範圍之內,對世界的影響非常有限。而且,最終都隨著超級大國的干涉而終止。當然,每一個超級大國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是不惜使用自己手中的軍事力量的!
就在這個時候,魯毅於2060年初,乘上了一艘海軍的戰列艦,前往斯里蘭卡的首都科倫坡接任印度洋戰區司令官的職務了,同時,他還將擔任印度洋艦隊總司令。出發的時候,他沒有選擇坐飛機,因為他是海軍將領,他想以海軍的方式前去。同時,他也想在海上的這段時間裡,仔細的想下應該到印度洋戰區做點什麼,同時瞭解一下海軍艦隊的實際情況。當然,魯毅非常清楚,這次的印度洋之行是相當艱難的,因為印度洋地區一直是世界熱點地區,是中美歐俄四國力量的交匯點。雖然中國在這裡有著絕對的優勢,但是這並不表示在這裡就沒有一點威脅了。
在海上的幾天中,魯毅再次感受到了當年指揮艦隊作戰時的那種體會。這是很難得的,作為海軍上將,如果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話,他其實已經沒有了指揮艦隊作戰的機會。按照海軍部新的規矩,應該重點培養年輕將領,而歲月不饒人,魯毅已經算不上是年輕將領了。現在的艦隊司令官一般都是中將軍銜,而他也只是兼任了印度洋艦隊司令一職,一般的時候,都有那名少將參謀長負責艦隊的事情,而魯毅的主要職務是印度洋戰區司令官,這才是他工作的重點!
到了科倫坡之後,魯毅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與許三立,皮定均,陳凱以及席林四人商量的辦法,對印度洋戰區司令部進行了改革,將那些思想迂腐的將領都放到了空位上,有的還被直接遣送回國。同時,也開始了對印度洋艦隊指揮班子的整頓。整個工作持續了3個月左右,整個印度洋戰區的指揮體系就已經掌握在了魯毅的手裡,同時印度洋艦隊也有了一套新的指揮班子。
接著,印度洋戰區的兵力得到了加強,因為美國已經加強了在迪戈加西亞,這個美國在印度洋上唯一的一個軍事基地的駐軍。而歐洲也開始在敘利亞加強兵力,俄羅斯更是將部隊擺到了高加索山脈的北面。印度洋的局勢已經不穩定了。為了穩固中國在印度洋地區的統治權,印度洋艦隊獲得了一支新的航母艦隊,同時潛艇部隊與巡邏艦隊都得到了加強。而印度洋戰區的空軍與陸軍部隊也得到了適當的增加。以中國當時的軍事體制,因為印度洋戰區位於東南亞戰區與大西洋戰區之間,所以能夠迅速的從這兩個戰區得到支援!
印度洋的局勢確實不穩定,因為中國最終完全的控制了整個東南亞地區,隨即就陷入了南越的游擊戰的泥潭之中,導致中國無法分心別處。而這就給那些窺視著印度洋地區的列強留出了空子。
首先出現問題的是高加索地區。俄羅斯在車臣打了3次,但是並沒有能夠完全消滅車臣的恐怖份子,因為歐美都不希望看到俄羅斯獲得一個安定的環境。而俄羅斯也是四大強國中最弱小的一個,同時與中國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而最終,車臣成為了在該地區爆發的第一場地區性衝突。
車臣危機是在魯毅到達印度洋戰區10個月之後爆發的,當時魯毅已經意識到了車臣局勢的危險性,所以向伊朗增派了2個陸軍作戰單位,並且增強了在伊朗的空軍力量。這些行動,最終都帶來了巨大的作用。而魯毅的一生,也註定不會平靜下來過安穩日子!
第四十三篇 混亂塵世 第一章 熊之跳蚤
第四十三篇 混亂塵世 第一章 熊之跳蚤
車臣,俄羅斯的一個很小的加盟共和國,但是卻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中,成為了俄羅斯最主要的內部矛盾。當俄羅斯好不容易擺脫了經濟的窘迫局面時,車臣的那些叛匪們總會在適當的時候跳出來,給俄羅斯製造點麻煩,限制這頭北極熊復甦的速度。而更為可悲的是,俄羅斯在解決車臣問題方面,卻總是那麼的不得力,總要留下一點禍患,似乎為著下次危機在做準備一樣!
在2061年初爆發的車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