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21世紀初的分配量,日本對鯨類的年捕撈量為110萬噸。其實,這已經比很多國家要高了,因為日本本身的土地資源並不多,主要的食物來源就是海洋。但是,日本人並沒有滿足,在2010年之前,日本就因為在對鯨類的過度捕撈上受到了幾乎全世界的指責,因為當時國際機構還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日本的這種瘋狂舉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因為聯合國很快就解體了,日本在海洋上這種只能用毀滅的行動就再也無法得到限制了!
2030年,日本的海洋捕撈量提高到了1200萬噸!一個近乎瘋狂的數字,換句話說,日本幾乎要把北太平洋上的所有生物都捕撈一空,來填飽日本人的肚皮了!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到2030年的時候,因為日本一直實行鼓勵生育的制度,加上兩次戰爭的刺激,日本的人口數量已經膨脹到了3。8億!其人口密度是中國的6倍以上,而且日本在生物科技,特別是農業生物科技上,根本就無法跟中國相比。就憑這點,日本還能夠依靠自己的土地種出足夠的糧食,來養活這麼多人嗎?而且,日本的城市化遠比中國高,城市佔用的都是最好的耕地。將這些情況考慮進去,日本人在海洋上的瘋狂舉動,就不難理解了!
當時,有位中國人口學家在談論日本的生育政策時,很明確的提出了一點來,日本這不是在為世界做貢獻,而是將自己變成了地球的蛀蟲,因為日本連養活這些人的條件都沒有,搞出這麼大的人口數量,而且還不實行計劃生育,這簡直是在毀滅這個地球!當然,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很多軍事學家就認為,日本瘋狂擴充套件人口數量,其實是在為世界大戰做準備!地球上的資源終究有一天會枯竭的,如果這一天到來的時候,人類還不能找到一個與地球相似的星球繼續發展的話,那麼戰爭將無法避免。而日本擴張人口,當然是為了戰爭著想了!其實,將日本人說得這麼高瞻遠矚是完全沒必要的,以日本人的眼光,他們也看不到這麼遠!當時日本瘋狂的增加人口時,考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對抗中國,認為在人口上拉近與中國的距離就能夠戰勝中國了,將與中國的數次大規模戰爭失敗的原因都歸結到人口不如中國多這一點上來,大概也就只有這個狹隘的民族能夠想出來吧!
當然,日本也可以進口糧食,只是其進口渠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現在產糧的地區有5個,北美,澳大利亞,東部非洲,南美以及歐洲。在這5個地區中,東部非洲與南美地區的糧食出口量最大,但是大部分糧食都輸入了中國。而北美與澳大利亞出口的糧食雖然也不少,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都被美國收購,或者是被條約國內部消費掉了。歐洲本身就有非常巨大的糧食需求,即使有所出口,數量也不會很多。所以日本能夠進口的糧食數量是非常有限的,或者說是少得可憐!因此,日本在極力拓展從北美,澳大利亞以及巴西進口糧食的途徑的同時,就只能將海洋作為自己的糧食產地了!
當然,並不是說只有日本一個國家需要從海洋捕撈水產品。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部分國家都在海洋上進行捕撈作業,只是這些國家都文明瞭許多,在從海洋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時,都為海洋生物的發展留了一條活路,對捕撈作業進行了很大的限制。但是,日本幾乎是無限制的在進行海洋捕撈!而這,差點在2033年時讓中日之間爆發一場戰爭!
在海洋資源日益緊張的時候,為自己的漁船隊護航,成為了所有海軍強國在和平時期最主要的任務之一。中國也不例外,為了保護自己的海洋利益,中國一直讓海軍的護航戰艦在漁業捕撈區內巡邏。日本海軍的做法也一樣,在漁業捕撈區內進行巡邏,為自己的漁船護航!
2033年,中日在北太平洋漁業產區的捕撈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日本要將捕撈量提高到550萬噸,這幾乎是毀滅性的在捕撈海洋生物資源,而中國在保持自己150萬噸的基礎上,要求日本將捕撈量減少到200萬噸。經過了3個多月的談判,因為日本只肯將捕撈量降低到500萬噸,最終談判破裂!
6月,中國與日本海軍艦隊幾乎同時到達北太平洋,雙方差點就因此爆發一場大海戰。最後,日本在考慮到自己的海軍建設計劃還沒有完成,根本就不是中國海軍的對手,被迫做出了妥協,在戰爭爆發前一刻同意將捕撈量降低到200萬噸,這才讓雙方的矛盾平息了下來!
隨後,日本認識到自己在海軍方面的嚴重不足,根本就無法與中國龐大的海軍艦隊抗衡,而且空軍實力也無法抵擋住中國對日本本土的打擊,更缺乏有效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