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5章 先帝時期的典故,倍之!

武官們一致認為,將此事以叛亂處置。

乾脆,明瞭,且直接。

把二十萬鐵騎調過去,管你打什麼旗號,光是踩都能把這幫叛賊給踩死。

趙良便問道:“諸位大人,諸位將軍,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那些叛賊當中,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守道者,有多少人是藉機生事,謀取私利?”

“我們尋求的是變革,而不是毀滅,這一點必須要清晰。”

“凡事皆求極端,必是引火燒身!”

此話一出,眾人臉上的神色都有了各自的變化。

大多數人是欣賞,尤其是文官同僚們。

毀滅武道體系,無異於自毀長城。

海端此刻鬆了口氣。

原本,不管是內閣裡的同僚,還是六部裡的文官,能力學識上都不算差,但總給人一種難堪重任的感覺。

即時處事不會因地制宜,且難以顧全大局。

趙良在被沈玉澤幾番敲打過後,現如今倒是被塑造的不錯。

“所以,在下的想法是,將守道者與居心叵測者徹底分割開。”

“兩批人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處置。”

“前者可以酌情寬容,後者一律視為叛賊進行誅殺!”

趙良此話一出,眾人陸陸續續陷入沉思,所產生的議論趨勢,無非是覺得這種做法太過複雜,並且極其消耗朝廷心力。

可如果以武力屠滅。

那些“叛賊”,就會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

這也導致,議論的風向,竟然轉變成指責沈玉澤了。

一句粗鄙言語,即可概括臣子們的想法。

“陛下,武道變革就是步子邁太大了,已經扯著褲襠裡的那二兩爛肉。”

“最好的方法,要麼就是好聲好氣的商談,減緩武道變革的效率與趨勢。”

“要麼……不顧一切的鎮壓叛賊。”

他們說的話都很隱晦,但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沈玉澤並未因此動怒,而是臉上露出了一抹意味深長地笑意。

“諸位愛卿,朕先和你們講一個典故吧。”

“在先帝時期,有一個叫做陳倍之的中州巡撫使。”

“海首輔,你應該熟悉,他是你原來的頂頭上司,所以這個典故由你來接著講。”

海端原來就是中州巡撫使,中州的父母官。

對於陳倍之的事蹟,著實是瞭如指掌。

海端其實心裡是有一絲絲惶恐的。

陛下的言語很溫和,沒有半點鋒芒可言,但從中卻能感覺到一股針對在場某些人的殺心。

有些人只知道陳倍之的結局。

九族,皆被凌遲!

海端便正聲道:“諸位同僚,先帝在位之時,中州有過一段吏治昏暗的時期,先帝便下旨整頓中州吏治,靖忠聖人也就是張太忠,制定出了一道十分周到的吏治法。”

“陳倍之在接到聖旨過後,馬上開始著手整頓吏治,陛下要嚴懲貪官汙吏,他便寧錯殺不放過,在中州營造了為期四十七天的腥風血雨。”

“那一次,導致諸多無辜賢士慘遭戕害,陛下和靖忠聖人忍了,因為好歹見到了一些整頓吏治的成效。”

“不到兩年時間,吏治再度昏暗,總共導致了六次民變,先帝再度下旨半安撫半剿滅叛民,也給出了極為周到的法子,陳倍之則對刁民安撫,對良民剿殺,所用手段,甚是殘忍,於是便有了中州之變。”

中州之變,在場所有人都不陌生。

那是大雲皇朝唯一一次,被叛軍打到了鎬京城門底下。

最後還是沈玉塵率軍平叛。

海端繼續正聲說著:“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典故,純粹是陳倍之這個歪嘴和尚唱歪了經,是先帝和靖忠聖人御下不力。”

“但是,卻是陳倍之人如其名的結果。”

“對先帝旨意、朝廷政令加倍執行,在第一次整頓吏治中,藉此機會謀取白銀九百三十一萬兩。”

“第二次整頓吏治,又是故技重施,謀取白銀一千四百餘萬兩。”

“又在數次民變中,勾連刁民,放縱刁民,謀取白銀五百萬兩。”

“朝廷問責之時,卻依舊拿著先帝旨意和朝廷政令來做擋箭牌,說自己是按照上邊的意思做事,何罪之有?”

“這才有了陳倍之被株連九族,也正是‘倍之’二字的典故。”

倍之,是算數用語。